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十二章
三角形复习
知识结构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4、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是对应边;
5、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 全等的条件:
1.定义(重合)法;
2.SSS;
3.SAS;
4.ASA;
5.AAS.
直角三角形 全等特有的条件:
HL.
包括直角三角形
不包括其它形状的三角形
牛刀小试
如图,AB=AC,AE=AD,BD=CE,
求证:△AEB ≌ △ ADC。
证明:∵BD=CE
∴ BD-ED=CE-ED,
即BE=CD。
牛刀小试
如图,AC=BD,∠CAB=∠DBA,你能判断BC=AD吗?说明理由。
证明: 在△ABC与△BAD中
AC=BD
∠CAB=∠DBA
AB=BA
∴△ABC≌△DEF(SAS)
牛刀小试
如图,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
交于点O,AB = AC,∠B = ∠C.
求证:BD = CE
牛刀小试
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证明:
在△ABD和△ABC中
∠1=∠2 (已知)
∠D=∠C(已知)
AB=AB(公共边)
∴△ABD≌△ABC (AAS)
∴AC=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和△ABD中,AC⊥BC,
AD⊥BD,垂足分别为C,D,AD=BC,
求证: BD=AC.
A
B
D
C
证明:∵ AC⊥BC, AD⊥BD
∴∠C=∠D=90°
在Rt△ABC和Rt△BAD中
∴ Rt△ABC≌Rt△BAD (HL)
A
∴BD=AC
牛刀小试
三、方法指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找第三边
(SSS)
找夹角
(SAS)
(2):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找是否有直角
(HL)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找这边的对角 (AAS)
找一角(AAS)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
(3):已知两角---
找两角的夹边(ASA)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全等三角形识别思路
如图,已知△ABC和△DCB中,AB=D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 △DCB。
思路1:
找夹角
找第三边
找直角
已知两边:
AB=DC,BC=CB
∠ ABC=∠DCB (SAS)
AC=DB (SSS)
∠ A=∠D=90°(HL)
如图,已知∠C= ∠D,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
可得△ABC≌ △ABD,
思路2:
再找一角
已知一边一角(边角相对)
∠C= ∠D,AB=AB
(AAS)
∠CAB=∠DAB
或
∠CBA=∠DBA
A
C
B
D
如图,已知∠1= ∠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 △CDA,
思路3:
已知一边一角(边与角相邻):
∠1= ∠2,AC=CA
A
B
C
D
2
1
找夹此角的另一边
找夹此边的另一角
找此边的对角
AD=CB
∠ACD=∠CAB
∠D=∠B
(SAS)
(ASA)
(AAS)
如图,已知∠B= ∠E,要识别△ABC≌ △AED,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4:
已知两角:
∠B= ∠E,
∠A= ∠A
找夹边
找一角的对边
AB=AE
AC=AD
或 DE=BC
(ASA)
(AAS)
练一练
一、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20°
5cm
3cm
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
学习提示:公共边,公共角,
对顶角这些都是隐含的边,角相等的条件!
试一试
二、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
18
4.如图(4)AE=CF,∠AFD=∠CEB,DF=B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解:∵AE=CF(已知)
A
D
B
C
F
E
∴AE-FE=CF-EF(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即AF=CE
在△AFD和△CEB中,
∴△AFD≌△CEB
(SAS)
19
解:∵ ∠CAE=∠BAD(已知)
∴ ∠CAE+∠BAE=∠BAD+∠BAE
(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C≌ △ADE
(AAS)
20
6.“三月三,放风筝”如图(6)是小东同学自己做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BC=∠ADC。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解: 连接AC
∴△ADC≌△ABC(SSS)
∴ ∠ABC=∠AD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ABC和△ADC中,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用法: ∵ QD⊥OA,QE⊥OB,QD=Q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用法:∵ QD⊥OA,QE⊥OB,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 QD=QE
四、角的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
2.角平分线的判定:
已知:∠AOB,如图.
求作:射线OC,使∠AOC=∠BOC.
作法:
3、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
2.分别以点D和E为圆心,以大于DE/2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内交于点C..
3.作射线OC.
SSS
则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
1.如图,△ABC≌△DEF,AC∥DF,∠D的对应角是( )
A.∠F B.∠DEF
C.∠BAC D.∠C
C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A.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B.至少有一角对应相等
C.至少有两边对应相等
D.至少有两角对应相等
A
3.如图,AB⊥AC,DE⊥DF,AB∥DE,BE=CF,则可判定△ABC≌△DEF的根据是( )
A.SSS B.SAS
C.HL D.AAS
D
4.已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00 cm,A、B分别与D、E相对应,并且AB=30 cm,DF=25 cm,则BC的长等于 ( )
A. 45 cm B. 55 cm
C. 30 cm D. 25 cm
A
5.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A. 18 B. 16 C. 14 D. 12
C
7x
6.如图,在△ABC中,∠C=90°,点O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OE⊥AC,OF⊥AB,垂足点分别是D、E、F,且AB=10,BC=8,AC=6,则点O到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等于( )
A. 2、2、2 B. 3、3、3
C. 4、4、4 D. 2、3、5
A
B
C
O
D
E
F
A
7.如图, △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DF,则∠EDF+∠BAF= .
(提示:作DG⊥AB于G,DH⊥AC于H)
180°
8.如图,AB∥CD,∠A=90°,AB=EC,BC=DE,
DE、BC交于点O.
求证:DE⊥BC.
证明:∵AB∥CD
∴∠DCA=180°-∠A
=180°-90°=90°
在Rt△ABC和Rt△CED中
∴Rt△ABC≌Rt△CED(HL)
∴∠B=∠DEC
又∵∠A=90°
∴∠ACB+∠B=90°
∴∠ACB+∠DEC=90°
∴∠COE=90°
∴DE⊥BC
9.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D,PE⊥OB于E,F是OC上的另外一点,连接DF、EF.
求证:DF=EF.
(提示:分两步证明:
①证明△OPD≌△OPE;
②证明△OFD≌△OFE)
9.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D,PE⊥OB于E,F是OC上的另外一点,连接DF、EF. 求证:DF=EF.
证明:∵OC是∠AOB的平分线,
PD⊥OA,PE⊥OB
∴PD=PB
在Rt△OPD和Rt△OPE中
∴Rt△OPD≌Rt△OPE(HL)
∴OD=OE
又∵OC是∠AOB的平分线
∴∠DOF=∠EOF
在△OFD和△OFE中
∴△OFD≌△OFE(SAS)
∴DF=EF
10.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
求证:CD⊥AC.
(提示:过点D作DE⊥AB于E
分两步证明:
①△ADE≌△BDE;
②△ADE≌△ADC)
10.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
求证:CD⊥AC.
证明:过点D作DE⊥AB于E
∴∠AED=∠BED=90°
在Rt△ADE和Rt△BDE中
∴Rt△ADE≌Rt△BDE(HL)
∴AE=BE
即 AB=2AE
又∵AB=2AC
∴AE=AC
∵AD平分∠BAC
∴∠EAD=∠CAD
在△ADE和△ADC中
∴△ADE≌△ADC(SAS)
∴∠C=∠AED=90°
∴CD⊥AC
课堂总结
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