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生,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操。
本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天真活泼而又好奇心强,充满探索欲望,但平时不善观察、不善思考,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素材积累也有限,对写作充满恐惧。 本文涉及的“蝉”是他们比较熟悉又很感兴趣的动物,我准备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按照单元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随手圈点勾画、标注关键语句的习惯,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礼赞。
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感悟生命意义。
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学生回答)
不错,它就是蝉! “蝉”这种动物,大家并不陌生,香港女作家小思就写了一篇散文《蝉》,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用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形成自己的认知。
2、夯实基础,扫清障碍
幻灯片明确文学常识和字词,教师对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收敛、聒聒。
(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1.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 出示问题,学生借助所划内容自己寻找答案,有困难的小组讨论交流。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 作者由蝉引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C《蝉》结尾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有颜色吗?它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第一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理解时引导学生弄清“90年”“90天”的指代意义,感悟人生哲理。)
( 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明白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技巧对表情达意的非同一般的表现力,解决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 第三个问题是品析语言,看似简单,却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启发: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1. 感悟人生,提升意识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
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
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好好地活”?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2. 诵读感知咏蝉“三绝”,领悟主旨和写作技巧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李商隐《蝉》
(拓展训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增加文学积淀,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深层次的领悟写作技巧,还受到情感的熏陶。)
1. 学生小结:请用“这节课,我学会了 ” 或“这节课,我体会到了 ”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小结:蝉,为了寻求光明、延续生命,在黑暗中静静等待,坚韧而执著,最终迎来生命的辉煌。同学们,你们正是青春年少,为了父母的期盼,为了自己的梦想,又有什么理由,不全情投入、努力拼搏呢?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创造多姿多彩的未来吧!
生命是一个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能开出雪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能在暗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能在石缝中茁壮成长……
请展开想象,运用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蝉
小思
蝉 —————人生哲理
托物言志
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对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