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4科举制的创立》历史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的诞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只 注 重 门 第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文帝杨坚
隋朝文官俑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
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书·杨纂传》
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2.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唐朝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科举制的完善
(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
(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
(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殿试
考 试 程 序
宋人殿试图
李白
杜甫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新科进士要在曲江聚会。聚会后,新科进士们相互邀约,共游长安城内的大慈恩寺。他们登上寺内的大雁塔遥望长安美景。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陈子昂
王昌龄
岑参
韩 愈
王维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
欧阳修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3.科举制的影响
对隋唐:
对后世:
在中国延续了1 300多年,清朝末年时被废除。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做
官;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
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为唐朝诗歌的
繁荣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的影响
1864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银和房屋,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进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袁世凯
张之洞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2.武则天时期:
形成殿试
创设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
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
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2.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
3.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B
4.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参考答案: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1)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
(3)考试纪律严格。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
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
偏重文科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