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 4.科举制的创立

  • 格式:  PPT
  • 大小:  1.04M    20张
  • 时间:  2016-03

《1.4科举制的创立》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1.4科举制的创立》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1.4科举制的创立》历史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广西马山县民族中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
设身处地思考:如果我们同学是隋唐时期的读书人,有个梦想——长大后当官或找到一份另人羡慕的工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加考试
★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已成为一种制度,即科举制。
★科举制诞生以前我国采取什么方法 选拔官员?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科举制的诞生
一、 科举制度诞生
两件大事: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
★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实行科举制初考取的名相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孔颖达(574--648)唐朝经学家 ,隋大业(605--616)初,选为“明经”,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唐太宗:
(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他们参加的武举、殿试考试最初出现在何时?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他把什么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唐玄宗:
(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材料: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此材料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使社会上什么风气盛行?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其中 谁考中进士?
材料: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促进唐朝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学生讨论之后归纳)
第一、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第二、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第三、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科举制的结束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清朝末年被废除)
张之洞
袁世凯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以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这一方法源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创立于( )
A、汉朝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2、在科举制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 )
①明法 ②秀才 ③进士 ④明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如果你是唐朝的读书人,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了第一名,将被称为( )
A、探花 B、榜眼 C、状元 D、进士
4、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增设了考试项目。首创殿试和武举考试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实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科举进士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 )
A、诗赋 B、诵经 C、对策 D、八股文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诞生于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唐朝时逐渐完善)
1、唐太宗:(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积极的:1、政治上:改善用人制度;
2、教育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文化上: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消极的:1、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四、科举制于清朝末年被废除。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