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吆 喝
萧 乾
萧 乾
吆 喝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所列举的词语的的音、形、义,并自读课文。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3、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提早一周),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议论。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并有所感悟。
3、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旧式“吆喝”的了解。
吆喝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胡同小巷,经常可以听到游商小贩的各种吆喝声。 细细品味那起伏有致的吆喝声, 昔日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能渐渐鲜活起来……
磨剪子 磨刀
硬面 饽饽
烤白薯
教学设想:
(一)说说吆喝
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吆喝声。
欣赏带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的吆喝声。
你觉得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吆喝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的?
2、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为什么?
3、你能领会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的感情吗?
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为什么?
用“我以为 最有趣,
因为 。”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
(可从语言的生动性、声调的变化、
音韵节奏等方面谈理由。)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你能用自己的朗读展现其中的“京味儿”吗?
抓住大显身手的机会哦!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时能听到吆喝声,只是有些显得过于简单粗糙,缺少韵味。
你能否选择熟悉的事物,编写一段吆喝,最好能体现出“东阳味儿”。
(三)创作吆喝
酸梅汤
【吆喝】哎 玉泉山的水来 东直门的冰 喝的嘴里凉了嗖嗖 给的又多来 汤儿好喝呀
【解说】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杨梅来自行熬制,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
玉泉山的水是有名的山泉水,很好喝,旧时皇上只喝玉泉山的水并有专门的水官从西直门走水。所以卖酸梅汤的以“玉泉山的水”来做宣传。而东直门有全城最大的冰窖,在冬天的时候,卖冰的会把冰放在冰窖里储存起来,到天热的时候卖。
西瓜
【吆喝】 哎 这斗大的西瓜 你就船这么大的个块儿咧 吃了呗呶快来哎润嗓子 甜嘞 这两个 大俩哎
【解说】北京城卖西瓜的小贩,有的整个的卖,有的就切成小块儿零卖。在闷热的季节,很多住家都喜欢在晚饭后去逛街,买块儿西瓜边走边啃消暑。
王府井花市大街有家西瓜摊,一个瓜切成16块一样大的块,用很夸张的吆喝叫卖。
吆喝词设计
例: 一个卖药糖的是这样吆喝的:“卖药糖啊!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注 意:
吆喝词尽量压韵,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
广 告 设 计
凸显创意
播放图片:注意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
卖白薯
卖花
卖烧饼
吹糖人
(四)整理吆喝
1、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
2、为家乡的某一特产创作一句可吆喝的广告词。
结 束 语
在生活中观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