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 吆喝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18 吆喝

  • 格式:  PPT
  • 大小:  1.31M    17张
  • 时间:  2015-02

《吆喝》ppt课件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吆喝》ppt课件3
吆喝
-----萧乾《北京城杂忆》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三十年代步入文坛,在 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 ,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为世人注目。
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
1ái
xuàn
yòu


Shú jiē
fàn

Yāo he

bí qí
疏通字词
一 走进吆喝,感知内容
1.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提到的各种叫卖声?
2 .本文写了很多吆喝声,却不显得散乱,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
(注意把握关键句和过渡句。)
时间顺序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3.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赏吆喝,品味京白语言的特色
这么多的吆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试着概括出北京吆喝的特点。
(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
(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 形状”。
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
三 听吆喝,欣赏老北京人的生活交响曲
读吆喝,就是读生活,读市井风情。
听吆喝,如同欣赏声乐艺术。
卖糖葫芦
烤白薯
硬面饽饽
卖东西


烤白薯哇

热乎呃
烤白薯
硬面——

饽饽啊
硬面饽饽
卖糖葫芦
葫芦儿――冰塔儿
葫芦儿――刚蘸得
葫芦
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具体说说.
四 探究讨论
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006年发起的“声音文化记录”行动调查发现,叫卖声已成为号子、口技之后“城市最濒危的声音”。
“声音”,是一种文化,一个记忆,一段感情。
为了保护那些正在失去的声音,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纷纷发起“拯救声音”的行动. 北京崇文区文化馆民俗文化艺术团曾专门搞过一场表现叫卖声的演出,深受欢迎。2004年,中国叫卖大王臧鸿老先生出版了他自己演唱的民俗CD《老北京吆喝》。 正在消失的南京吆喝,也受到重视。2005年,南京举办了“南京吆喝大赛”,2006年该市还在学生中举办了“暑期吆喝免费培训班”。南京市拟将“南京吆喝”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来了,请你为2008年北京奥运吆喝一句。也可以结合陕西地方特色、创作吆喝来欢迎国外友人来陕西游玩。
(提示:内容和腔调)
我们来吆喝陕西的特产;
我们来吆喝陕西的新面貌;
我们来吆喝陕西的旅游胜地;
我们来吆喝陕西的……
传承吆喝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结语:
作 业:
1.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2.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