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风雨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感受作者笔下的风雨场景,能结合课文,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本文的写法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新鲜 ,震撼的风雨场面及新奇的比喻都是学生不熟悉的。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风雨》。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譬如说你喜不喜欢这篇散文?还是对其中的一些描写,一些场景感兴趣,大家都一起来交流一下好不好?
请同学来交流感受。
二、作者介绍
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可能有些陌生的作家。PPT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1952年出生于陕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他的散文作品包含着对生活的独到领悟,笔调灵活、通脱自然、极富变化。
三、整体感知
(一)构思特点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结合这篇文章的题目,大家联想一下之前学过的课文或自己的阅读,还有你自己的写作,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写风雨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司空图《诗品·含蓄》,意即含蓄的意境是不用文字直接表达的,只有含而不露,才能尽现意蕴的丰厚与华采。
除了这一个,我还想考考大家另一道题,大家有没有发现文章似乎都在写狂风,真的是这样吗?谁发现了作者在哪里写到下雨了?
(二)感知风雨特点
了解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再来详细解析一下他的写作特色。大家在文中圈画出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尽量用原文的词语、句子来说。
风雨的特点:肆虐、狂暴
四、探究写法 鉴赏修辞
既然风雨如此狂暴肆虐,那么文中具体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这一点呢?
教师示例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写风的时强时弱,以及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和美感,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小结:
将 ① 比作 ②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 的特点/情景/状态
教师示例2: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将猫赋予人的情感,使物人格化,写出了猫仔狂风暴雨中的惊慌失措,体现了风雨之大,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将 ① 赋予人的感情/特点/属性,使物人格化,写出了___________,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比喻、拟人句,按照老师的示例来分析其作用。
五、小结
在构思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描写具体事物的时候通过细致的观察,从自然事物、动物、与人有关的活动三个视角选取不同的事物全方面表现风雨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非常地生动形象。
写一个200字的片段练笔,要求就是这篇散文的构思和手法。给大家几个题目:雾霾、大雾、初秋、寒冬、盛夏……不局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