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剥豆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了解剥豆比赛的过程,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2.学习作者抓住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仿写一段自己的经历。
3.体会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有磨难。
《剥豆》是人教版五上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毕淑敏。这篇课文跟上学期学过的《学会看病》在写法上极其相似,都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一位母亲对儿子成长的关怀。由于上学期已经学过毕淑敏的心理描写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的心理描写对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应该不难理解,但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依然是重点,学生在两次感受心理描写的写法后,模仿写一段话自然水到聚成。另外,让学生通过心理描写的品悟,孩子自然能够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不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通过品、读悟出。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地明白母亲内心的感悟。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毕淑敏的文章,题目叫剥豆,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2.齐读课题,正音
二、学生初读课文
过渡: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毕淑敏的文章,叫——《学会看病》,这篇文章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
师:是的,《学会看病》中,作者用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自己对儿子深深的爱意。那么《剥豆》这篇文章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描写的呢?表达的又是什么情感呢?请大家打开书本166页,自由读课文5分钟,要求:
(1)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你读后的一点感受。
1.学生读课文5分钟
反馈:
(1)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要素链接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
预设:
妈妈很矛盾 瞻前顾后(你能给瞻前顾后说个近义词吗?) 爱儿子,关心儿子,小心翼翼,儿子很大气,……
让学生将自己感受中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过渡:指着板书(瞻前顾后)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母亲的瞻前顾后呢?
三、再读课文,研究心理描写
1.学生再读课文(快速浏览)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是描写母亲的瞻前顾后的。
2.随机出示8—11段
3.自由读8-11自然段
思考:从这几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4.反馈:
环节预设(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进行教学):
心理描写:
★我知道了儿子有时想让儿子赢,有时又不想让儿子赢(犹豫不决等)
1.重点品心理活动描写的三句话,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读数体会。
2.得出这是心理描写,教师板书:心理描写
3.朗读指导,感受母亲的瞻前顾后。
动作描写的
从8-11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
★母亲剥豆的速度有时快有时慢
1.动作描写,相同的动作用了不同的词语来写
慢——快——缓——紧
2.解读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的关系
★指导朗读8-11自然段
1.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感受母亲的瞻前顾后
2.再次体会读书感受,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
预设:关心、关爱、慈爱……教师板书
3.小结:当我们深入课文,你就会有更多更深刻的感受。毕淑敏就这样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慈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写话练习
过渡:同学们,想做一件事情,又犹豫不决不敢做,但看到别人大胆去做了,你又很想尝试一下。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1.指名学生说出曾经的感受、经历的事情
2.你能学习作家毕淑敏,把自己心理的这种感受描写出来吗?
3.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毕淑敏的心理描写之后,不由得提笔模仿了一段话,跟大家分享下。(出示范例)指一学生读
4.学生练笔
5.反馈,点评,修改
点评:围绕有没有心理描写进行。
五、情感升华
过渡:同学们,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你发现你的顾虑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1.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其实很多困难应该用于去挑战,去面对,远没有想象那么困难。
2.是的,毕淑敏也感受到了自己其实大可不必瞻前顾后。因为她知道了——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反复诵读。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齐读
(2)儿子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表现得出来的乐观、轻松、自信使他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女生读
(3)儿子在比赛中输了,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使她想到了自己的瞻前顾后……男生度
(4)这么深刻的领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宝贵,让我们把他牢牢记心间吧——全体学生齐读。
六、课后作业:
推荐看毕淑敏的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七、板书设计:
剥 豆
——毕淑敏
母亲 儿子
瞻前顾后 自信
小心翼翼…… 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