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剥豆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读写“眼动手剥、利索、顺手、欣赏、敛声息语、节奏、虚假、隆起、执著、沮丧、清澈、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语。解决多音字“剥”。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感受到母亲的爱。
3、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片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学习内心独白的写法
课件出示小朋友剥豌豆图,引出“剥”。
师:这个字该怎么读呢?出示“剥”字的字典里的两个读音和解释。
(一个读bāo,一个读bō。用在口语中读bāo,意思是去掉物品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比如“剥花生、剥豌豆、剥葱皮”等。另一个读音就是bō,读这个音时意思基本相同,只要是用来和其他字组成一个合成词。比如“剥夺、剥落、剥削”等。)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字应该怎么读呢?(出示:剥豆)齐读。
1、你们预习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得更准确、全面。)
体现由不简短到简短。
事情的结果与文章的结果,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人生需要磨难)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儿子才开始比赛时是什么态度,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对话:
比赛前
母亲:“想比赛?
儿子:“对。”
母亲:“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哦,可你只有几粒。”
儿子:“不,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2、与儿子的从容相比,母亲的心情是不是也如此轻松呢?用问中的两个词来概括。(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理解词语“瞻前顾后”,用“瞻前顾后”练习说话。
3、观察本文引号的用法
师:现在同学们看看课文,有没有发现很多段落都中都出现了“引号”?
文章中通常把人物的对话加上引号,你仔细看看这篇课文,加上引号的地方都是对话吗?(一些是母亲心里的想法)
4、自由读“比赛中”部分,看看母亲是怎么“瞻前”,又是怎么“顾后”的?找出母亲的心态发生了几次变化?(四次)
用横线勾画出母亲想儿子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母亲想让儿子输的句子。自己可以简单批注。
指名读,四名学生各读一句。
分座位左右读两种声音,分别说说为什么想他赢与想他输?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母亲心情变化的四句话。
把句中的“慢、快、缓、紧”四字标红后,生再读。
师生合作读。
师:母亲瞻前顾后是因为她想到——
师:母亲瞻前顾后是因为她又想到——
师:母亲瞻前顾后是因为她见到儿子——
师:母亲瞻前顾后是因为她最终想通了——(生分别接读四句话)
5、体会情感。小结写法:心理描写。
说说你的发现:
输赢交替,矛盾相接,为什么这样写?(关注写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母亲仅仅是在剥豆吗?他也是在把自己正处在矛盾和担忧中的情感,一层一层的剥开。……
师:有变化的是母亲剥豆的速度:有慢、有快、有缓、有急。而不变的是?(引导孩子说话)
6、这哪里是在剥豆啊,分明是在剥心啊。就这样……(师生合作读12自然段)
7、比赛结果见分晓了吗?谁赢了?
师:儿子是怎么说的?你们和别人比赛时说过这样的话吗?
当你气急败坏时,你会怎么说这三个字?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的说这三个字,又该是什么语气呢?
如果输掉之后,你极不服气,阴阳怪气地说,又是什么样呢?(生汇报略)
文中儿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轻松)
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14、15自然段,母子的对话。
1、在生活的道路上,难免有磕磕碰碰,当我们遇到这些挫折和失败时对自己说————(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生读)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让我们对所有的母亲说————(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对平凡的母子,一次剥豆,剥出了勇于挑战的儿子,剥出了真实理性的母爱,也剥出了共同成长的母子,生活真是处处皆学问!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谈谈读书了什么道理。
这是母亲的想法,那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出示改编后的话,生齐读)
我们学过毕淑敏的《看病》,她很善于写内心独白,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写写某一瞬间纠结的内心活动。(该不该举手发言,责不责备掉棒的同学等)
文中描写母亲的内心独白的段落可谓精彩纷呈,请孩子们也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在生活中某个瞬间的内心活动。(几句话亦可)
如:考试卷快下发时;被冤枉时;与同学闹矛盾时;参加比赛时……
六、教师介绍毕淑敏作品长廊:《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血玲珑》、《写给女儿们的散文》选择读。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