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剥豆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的方法,理解“敛声息语”、“瞻前顾后”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剥”,借助“瞻前顾后”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初步补写心理描写,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通过几年的语言学习,学生明确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但语言概括的能力还不足;能够发现文中关键的词句,但准确恰当地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还较困难,将感悟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难度更大。因此本堂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文本在心里描写的写作特色,明白“行有心动”,初步补写心理描写,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文本在心理描写的写作特色,明白“行有心动”,补写心理描写,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一、开门见山,反馈预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2.读准、理解“剥”字。
“剥”是个多音字,要读准多音字的读音,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根据它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读bāo时,意思是——出示:剥的意思。所以把豆的皮剥掉,叫剥豆,把橘子的皮剥掉就叫——,它的另一种读音是bō,意思是——强行夺去,你来读读这两个词。(出示: 剥夺 剥削)
齐读(剥豆,剥夺 剥削)
3.小结学法:当我们遇到不懂的生字词随时可以请教——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4.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精彩的展示自己的预习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利索。指导读好轻声。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讲的意思来猜词语。
(敛声息语)形容突然就不说话了,连呼吸声也故意变小了。
3)现在老师来做一个动作,你们来猜。出示瞻前顾后。你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4)这个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小结学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重点词语来概括。
二、品读母亲,体会写法。
(一) 同学们,在比赛中母亲该不该让儿子赢呢,你赞同哪一种做法?自由读课文,到文中找出证据,并用横线画出来。
1.课件出示:我应该让孩子赢得这场比赛,理由是1、2、3……
我不应该让孩子赢得这场比赛,理由是1、2、3……
2.你们的证据大多集中在这四个自然段,刚才我们的排列是让,不让(不让,让),文中的排列是让,不让,让,不让(板书)
3.像她这样一会儿担心这,一会儿担心那,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就叫作“瞻前顾后”课件出示:瞻前顾后
(二)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1.自由读8——11自然段,你在语言和写法上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四个自然段的构段相似,都是先写心理活动,再写行为动作。(板书:心理活动 行为动作)
(2)描写母亲的动作有变化,请同学们圈出动作词。指名上台板演。
(3)在动作词的前面运用了“又”,
平常老师常说要注意用词的多样性,但这里作者却连用了3个“又”,到底好在哪里?
2.指导朗读。
3.齐读,体会、点拨写法:要写出内心的矛盾冲突,仅仅通过心理活动是不够的,因为心动会引起行动,还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出来。这两者就像鸟儿的翅膀,少了哪一边,鸟儿都不能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三、迁移运用,情境描写。
1.教师出示具体的情境和创造性写作要求。
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写出内心的矛盾冲突。
最近,爸妈为了不让我上网,老把书房锁得紧紧的,书房钥匙从不离身。周末难得回家的我也只好乖乖在客厅写作业,复习功课。可今天,他们出去了,不知怎么的就把书房钥匙落在沙发上了…… ——————————————————
我得了100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又保住了。看到同桌的试卷,我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老师都批了对。究竟谁错了呢?一验算,是我错了。——————————————————
2.交流写作的情况。
3.出示下水文。
“不讲吧,心悬在半空,不踏实,好像从老师那儿偷了分数。”沉思了片刻,我拿起试卷往老师办公室走去。
“讲吧,我的‘第一’让位了,而且也得不到父母的奖励了。”我把跨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
“不行,我不能这么虚伪,我应该诚实。”我下定决心,拿起试卷又跑向老师的办公室。
4.刚才我们听了同学的片段,读了老师的下水文,我想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也知道了自己片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拿起笔修改修改,相信你的心理活动会写得更好。
四、提升明理,总结升华。
1.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这一对翅膀,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矛盾、纠结,同学们,在剥豆比赛过程中,母亲的担心必要吗?是啊,虽然母亲矛盾重重,但失败后的儿子却说
师引读 他 脸上仍是那如
出示:“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2.看着儿子的淡定与从容,想到自己之前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我豁然明白——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五、课外拓展,走进作者。
毕淑敏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它有很多作品,比如《女儿拳》 《血玲珑》《写给女儿们的散文》《你要好好爱自己》。她还是一位心理医生,她的文章中的许多心理描写和行为动作非常精彩。请同学们课后好好的阅读老师发给你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继续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剥豆
让 不让 让 不让 心理活动
慢 快 缓 紧 行为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