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教师版
主备人:孙 娜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教学目标:了解《孟子》及其重要思想,
熟读并翻译课文,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孟子所推行的“仁政”的内容与意义
一、 新课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
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二、 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著有全面反映其思想的《孟子》一书。
三、 背景信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社会混乱。魏国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孟子被“招贤”而来,本文是他们的一次谈话。
四、课文研习
(一)朗读课文
(二)学生小组探究预习中的疑难点并完成下列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 对,介词 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 今义:河流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表示收成不好的词还有:俭,饥,荒)
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国家名
妻子 古义:妻子和孩子 今义:丈夫的配偶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请以战喻 请允许我 用 填然鼓之 敲起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兵刃既接 已经 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 兵器 逃跑
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过 是亦走也 这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2、总结一词多义
请 1请求 请+V ①请你做某事 ②请允许我 eg请以战喻
2 拜见,谒见 eg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3 邀请 eg乃置酒请之
加 1 加在……上面,放上 eg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2 增加 eg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副词。更,更加。 eg 邻国之民不加少
4 连词,加上,加之。 eg 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
3、问题探究
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
可喻的事物很多,之所以用打仗为喻,是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让他领悟“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对,比较容易。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整理记忆本课所学重点知识,预习课文剩下部分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教师版
主备人:孙 娜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教学目标: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所推行的“仁政”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课导入
“一夫一妻五亩之宅,田百亩”这是当时儒家的思想。孟子所提的措施正是儒家理想中的百姓生活。
二、复习回顾:解释划线字词
寡人之于国也 对,介词 河内凶 黄河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请以战喻 请允许我 用 填然鼓之 敲起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兵刃既接 已经 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 兵器 逃跑
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过 是亦走也 这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三、课文研习(第3段)
1、 学生小组探究预习中的疑难点并完成下列习题
本段主要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不违农时 耽误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的人 v-n 死的人 v-n
王道之始也 的
四、课文研习(第4段)
本段主要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树之以桑 种植 n-v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n-v 无失其时 通“毋”
鸡豚狗彘秩序 小猪 猪 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 可以凭借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adg-v 学校
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陈述把敬爱兄长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背着东西 顶着东西 在
然而不王者 称王 n-v 未之有也(句式) 宾语前置
五、课文研习(第5段)
本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通“殍”,死人 打开
非我也,岁也(句式) 判断句 王无罪岁 n-v 归咎 归罪
总结一词多义
发 1 把箭射出去 eg 百发百中
2 出发,派遣 eg 六军不发无奈何。
3 兴起,发迹 eg 舜发于畎亩之中
4 生长,开放 eg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打开 eg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表现,显露 eg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五、问题探究
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仪。
六、布置作业
巩固记忆重点文言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第三课时教师版
主备人:孙 娜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教学目标:理清课文思路,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将孟子的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一、 课前评测
(一)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河内凶 黄河 荒年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一个省 中国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国家名 是亦走也 这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子 今义:丈夫的配偶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请以战喻 请允许我 用 兵刃既接 已经
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 兵器 逃跑 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过
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陈述把敬爱兄长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通“殍”,死人打开
(二)指出词类活用类型和特殊句式
填然鼓之 敲起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树之以桑 种植 n-v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n-v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adg-v
然而不王者 称王 n-v 王无罪岁 n-v 归咎 归罪
未之有也(句式) 宾语前置 非我也,岁也(句式) 判断句
二、课文研习
(一)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至第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二)问题探究: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①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
③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学生版
主备人:孙 娜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孟子》及其重要思想,熟读并翻译课文,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孟子所推行的“仁政”的内容与意义
一、 新课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
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二、 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著有全面反映其思想的《孟子》一书。
三、 背景信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社会混乱。魏国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孟子被“招贤”而来,本文是他们的一次谈话。
四、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二)学生小组探究预习中的疑难点并完成下列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凶 河,古义: 今义:
山东古义: 今义: 中国 古义: 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2、总结一词多义
请 1请求 请+V ①请你做某事 ②请允许我 eg请以战喻
2 拜见,谒见 eg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3 邀请 eg乃置酒请之
加 1 加在……上面,放上 eg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2 增加 eg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副词。更,更加。 eg 邻国之民不加少
4 连词,加上,加之。 eg 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湘食殆尽。
3、问题探究
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
五、课堂小结
六、质疑与反馈
七、布置作业
整理记忆本课所学重点知识,预习课文剩下部分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学生版
主备人:孙 娜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所推行的“仁政”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课导入
“一夫一妻五亩之宅,田百亩”这是当时儒家的思想。孟子所提的措施正是儒家理想中的百姓生活。
二、复习回顾:解释划线字词
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凶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三、合作与探究(第3段)
1、 学生小组探究预习中的疑难点并完成下列习题
本段主要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违农时 斧金以时入山林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道之始也
四、课文研习(第4段)
本段主要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 鸡豚狗彘之畜
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句式)
五、合作与探究(第5段)
本段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非我也,岁也(句式) 王无罪岁
总结一词多义
发 1 把箭射出去 eg 百发百中
2 出发,派遣 eg 六军不发无奈何。
3 兴起,发迹 eg 舜发于畎亩之中
4 生长,开放 eg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打开 eg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 表现,显露 eg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五、问题探究
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仪。
六、质疑反馈
七、布置作业
巩固记忆重点文言知识
《寡人之于国也》第三课时学生版
主备人:孙 娜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思路,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将孟子的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一、 课前评测
(一)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河内凶 山东 古义: 今义:
中国 古义: 今义: 是亦走也
妻子 古义: 今义: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直不百步耳 申之以孝悌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二)指出词类活用类型和特殊句式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王无罪岁
未之有也(句式) 非我也,岁也(句式)
二、合作与探究
(一)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 段至第 段)
(二)问题探究: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①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
③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精题本上整理重点知识,巩固记忆本文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