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神木中学高一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编写人:_曹 晔_____ 班 级:__________ 组 别: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2、 准确翻译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点。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预习案
【学习点拨】
我们学习文言文学什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点?
①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等。其中词类的活用包含一般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异动用法、名称作状语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含“之”“以”“其”“为”“而”“何”“乎”“乃”“且”“若”“所”“焉”“也”“因”“则”“于”“与”“者”等十八个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的意思以及特殊 句式、固定句式上(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尽管是课外的,但是所考查的字词句式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
所以掌握基本字词句式,背诵经典篇章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预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1)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 、 合在一起称“四书”。
(2)孟子,是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 ”,称其为“亚圣”。他的思想核心是 “ ”。
二.孟子名句填空:
(1)不以规矩,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3)富贵不能淫, ,此之为大丈夫。
(4) ,不如无书。
(5)天时不如地利, 。
(6)穷则独善其身, 。
三.查字典,对照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兵 (2)涂有饿殍(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洿( )池
(5)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悌( )之义
(9)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
探究案
合作探究——小组共同讨论,集思方能广益!
探究点1 文言文知识点
㈠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直不百步耳
㈡疑难实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之于: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
3.非我也,兵也 兵: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
5.河东凶亦然 然:
6.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
7.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 走:
8.或百步而后止 或:
9.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
10.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 孝悌:
11.非我也,岁也 岁:
12.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
13.填然鼓之 之:
14.树之以桑 之: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
16.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
㈢词类活用
1.河内凶 (凶: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 )
3.王无罪岁 (罪: )
4.填然鼓之 (鼓: )
5.树之以桑 (树: )
6.谨庠序之教 (谨: )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 )
9.请以战喻 (战: )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 )
(死: )
㈣特殊句式
1. 是亦走也——
2. 非我也,岁也——
3.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 申之以孝悌之义——
5. 树之以桑——
6.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7.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8. 未之有也——
9. 何也——
10. 非我也,岁也——
探究点2 准确翻译
学法指导:
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训练案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1、与“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 惟利是图 B 各是其所是 C 谁能定是非之真 D 是谁之过与
2、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中“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不百步耳
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
B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D 未之有也
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二、名句默写
五亩之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
神木中学高一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
编写人:_曹 晔_____ 班 级:__________ 组 别: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比喻论证方式和排比、对偶手法。
2、分析孟子的政治主张中的“仁政”思想。
3、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比喻论证方式。
难点:孟子政治主张中的仁政思想。
预习案
信息链接
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对比法。
一、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 3、事例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
二、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2、要简洁,不宜过多。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三、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四、类比和对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
自主检测 理清课文思路
探究案
合作探究——小组共同讨论,集思方能广益!
探究点1 文本理解
1、孟子在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后,趁机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正面揭示了如何才能真正使“民加多”。孟子的描述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请简要分析归纳。
2、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
探究点3 综合探究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认识。
训练案
一、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一朝 居 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知识链接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
2.邦国的主权在民。
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孟子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认为有小勇,有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这是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