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8 寡人之于国也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 8 寡人之于国也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 
  一、学习要点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载,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家。 
  政治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针对当时“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社会现实,在政治上提出了完整的“仁政”思想,主张行王道,制民产,省刑薄赋,申孝悌之义,并提出“民贵君轻”和“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正生活在“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的时代,各诸侯国君王认为他的“仁政”思想迂阔,脱离实际,所以都未采纳。孟子于是回家乡,聚徒讲学并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阐述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著有《孟子》七篇。 
  哲学思想: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志之端也。”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元代封他为“亚圣”。 
著作《孟子》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文学特色突出表现在: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数罟(cù gǔ) 养生丧(sāng)死 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tún)狗彘(zhì)之蓄(xù) 庠(xiáng)序 孝悌(tì) 
  2、通假字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通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3、词类活用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少、多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 
  4、句式特点 
  状语后置 
  斧斤以时进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4、注意红色词的解释 
  斯天下之民至焉 那么 
  5、翻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拿刀)刺杀了人,(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区别呢? 
  二、能力检测 
  1.下列红色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piǎo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sāng 
  C.数罟不入洿池cù    D.谨庠序之教yáng 
  2.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①( ) 
  A.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B.河东凶亦然(荒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D.数罟不入洿池(密) 
  ②( ) 
  A.直不百步耳(只是)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济民) 
  C.非我也,岁也(谷物收成不好) 
  D.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就)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下列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填然鼓之     B.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人死,则曰 
    养生丧死无憾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5.下列红色词语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咏而归 
  A.弃甲曳兵而走 B.或五十步而后止 
  C.然而不王者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词语解释相同的两项(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五十步笑百步 
  D.请以战喻 
  E.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列句中红色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填然鼓之     B.邻国之民不加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 
  8.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申之以孝悌之义 
  9.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0.用/为下列语句句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附参考答案: 
  1.D 2.①D②C 3.B 4.D 5.A 6.B E 7.B 8.B 
  9.这与(拿刀)刺杀了人,(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区别呢?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锝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