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陋室铭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题及答案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能牢牢地记住这两篇名文。这道题要在课上完成,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熟读成诵约需35分钟,默写约需10分钟。要让学生养成当堂记诵的习惯。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所谓“寓意”,主要是指作者的志向和抱负,这是托物言志文章的核心,必须抓住这个核心,才能达到整体感知;此外,也包括对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理解。本题中前两小题是依据整体感知的需要设计的,应作为讨论的重点。下面分别说明:

  1、《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因此,在讨论前应当指出,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要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搞机械的“对号入座”。本题切忌搞统一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3、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揣摩语言。

   ① 可以先问学生: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

   ② 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见“有关资料”),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

    本题也不要求统一答案。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熟悉“之”的三种最常见的用法。切忌讲语法,非讲不可也只能讲到词性为止。文言虚词的用法实质上是个习惯问题,读得多了,养成了习惯,就不会觉得它难解。所述三种用法中的最后一种跟诵读的关系尤为密切,例如“无丝竹之乱耳”,去掉“之”字后,句意并未变化,但读起来就不如原句顺口且有韵味;“有何陋”读起来语气就不如“何陋之有”那样强烈。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①的。②表示舒缓语气。③同上。④表示强烈反问。⑤它(指桃花林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