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  芦花荡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2  芦花荡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芦花荡》精读精练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第2课《芦花荡》精读精练         
山东平邑兴蒙学校 李传鹏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    )    疟子(    )  苇塘(    )  撒网(    ) 
寒噤(    )    仄歪(    )  泅水(    )  飒飒(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 
②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③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④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      (  ) 
3、结合语言环境,试试解释下列词语。 
①……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编算:                                                   
②……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 
挂花:                                                    
4、选词填空。 
①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 
   (A.撑 B.划 C.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A.奔 B.走 C.超)着东南去了。 
②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  (A.阴森恐怖 B.阴森黑暗 C.暗无天日)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   (A.堕落 B.掉 C.滴落)下来的样子。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   (A.挂 B.镶 C.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  (A.飒飒 B.瑟瑟 C.呼呼)的风响。 
5、下列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情,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B、老头号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C、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D、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 
6、填空。 
①《芦花荡》的作者是         ,选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              。 
②《芦花荡》的作者是   ,他与   、   、    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他的小说被称为“     ”。课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7、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们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 
二、阅读理解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8、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答: 
  
   9、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10、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答: 
  
  11、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12、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三、课外阅读 
(一)彩蒲台的苇 
    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②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③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⑤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⑥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⑦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⑧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⑨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⑩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名简短有力的话吧! 
13、请从第①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来,品味其妙处。 
    答: 
  
13、阅读第②段文字,概括不同苇的不同用途。 
    答: 
  
14、“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名胜”? 
    答: 
  
15、“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               ,更隐含着              。 
16、文中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请说说其作用。 
    答: 
17、全文采用     和    手法,塑造了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 
18、整容,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变原来的容貌,以掩盖自己的缺陷,使自己变得美丽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近年来,日本新历史教唐突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某著名电视主持人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斥之为“政治的整容”。 
    材料一:关于卢沟桥事迹,日《教科书》中说是“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事实上是日军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以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检查而遭到拒绝为借口,向宛平城开枪开炮。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教科书》中仅在一张照片上用小字提示了一句“东京审判认为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几乎否定了这场疯狂杀害30万中国人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灾难。 
    材料三: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民间企业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油气资源的申请。 
    材料四:差不多在《新历史教科书》出笼的同时,日本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说说“政治整容”的含义。 
 “政治整容”:                                                               
(二)再见藤萝 
孙犁 
    楼下小花园,修建一座藤萝架。走廊形,钢筋水泥,涂以白漆。下面还有供游人小憩的座位。但藤萝种了四五年,总爬不到架上去。原因是人与花争位,藤萝一爬到座位那里,妨碍了人,人就把它扒拉到地上去,再爬上来把它的尖子揪断,所以直到现在,藤条已经长到拇指那么粗,是东一条,西一条,胡乱爬在地上。 
    藤萝这种花也怪。不上架不开花,一上架就开了。去年冬天,有一位老年人,好在这里休息晒太阳,他闲着没事,随手抓了一条塑料绳子,把头起的一枝藤条系到架上去,今年开春,它就开了一簇花,虽然一枝独秀,却非常鲜艳。 
    正当藤萝开花的时候,有几位年轻母亲,带孩子来这里坐,有一个女青年,听口音、看穿衣打扮,好像是谁家的保姆,也带了一个小孩,来架下玩耍。这位小保姆,个儿比较高,长得健康又俊俏,她站在架下,藤萝花正开在她的头上,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下,就好像谁给插上去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妇女服饰大变,心态也大变。只要穿上一件新潮衣裙,理上一个新潮发型,就是东施嫫母,也自我感觉良好,忽然变成天仙。她们听着脚下高跟的响声,闻着脸上粉脂的香味,飘飘然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这位农村来的女青年,站在这些人中间,显得超凡脱俗。她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更没有描眉画眼的做假。她好像自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她站在这些时髦妇女中间,丝毫没有“不如人家”的感觉。她谈笑从容,对答如流,使得这些青年主妇们,也不能轻视她的聪明美丽。她成了谈话的中心,鹤立鸡群。 
    藤萝架旁,每天还有一些老年妇女练功。教她们的,是一位带着江湖气味的中年人。这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见到藤萝散落地下,在他的学生们到来之前,他就找些绳索,把它们一一系到架上去。估计明年春季,藤萝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锦了。 
20、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①东施嫫母:                                    
②鹤立鸡群:                                     
21、文章从题目到正文,处处都没有离开“藤萝”,其作用是:                                                 。 
  
22、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举例加以说明。 
  
23、试说说“估计明年春季,藤萝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锦了”这句话的深意。 
  
  
 四、拓展练习: 巧填对联 
24、旧时,官场上一般官吏对上司尊称“大人”,而自称“卑职“。于是有人对这种卑躬屈膝的行为进行讽刺,把这两句口头禅缀成一副对联: 
    上联: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宫,与玉皇大帝盖瓦; 
    下联:                                                                
25、乾隆年间,曾迎来外国一“活佛”住在北京雍和宫内,供奉甚勤,参谒者络绎不绝。不幸的是“活佛”不久因患痘疹死去了,有人送一挽联: 
    上联:渺渺三魂,活佛竟成死鬼; 
    下联:                                                                  
26、明代内乡县有个叫李子田的学生,看到其弟李萌仍是一名编外增额的增广生员,几年来未有长进,就写一联寄去:尔今年增广,明年增广,不知尔增得几多,广得几多。李萌看了后,心中不悦,想到哥哥虽然官授翰林检讨,也不过如此,于是回敬了下联:                                             。 
   
五、话题作文 
  27、课文《芦花荡》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模仿课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写写你家乡的景物,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芦花荡》精读精练参考答案 
1.略 2.①撑②蹿③抹④措3.①盘算②受伤4、①A 、A  ②B 、C ③C  ④A5、B6、①孙犁、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之二、抗日战争时期②孙犁、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诗化小说、《荷花淀》7、①老爷爷,感谢你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健康长寿,生活幸福。②爷爷,你的勇气值得敬佩,想信您的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8、天鬼子掉以轻心,加上天气闷热,鬼子肯定会到淀里洗澡,洗澡时不能带枪,而水里则是老头子的天下,这样选择是为了扬长避短。画线句子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9、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10、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11、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12、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13、“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形象地说出了“人”与“苇”密不可分的关系。14、大白皮和大头栽:织炕席;正草: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15、一方面因为好看,风景优美;另一方面是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16、采蒲台的苇美  对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17、塑造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抒发对抗日根据地人民丰富而崇高的人、情、美的饮佩之情。18、寓情于景;白描19、指日本用颠倒黑白、抹杀事实等手段来篡改教科书,以掩盖罪行、美化自己,从而达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高的政治地位的目的。20、①长得很丑的女性。东施、嫫母,古代丑妇②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21、以藤萝为背景、为线索、为衬托,并以此聚合人物,展现风貌。22、强烈的对比(或“正反对照”)。具体表现在时髦城市妇女和农村女青年身上的对比,在主妇和保姆之间,表现一个浮华一个朴素,感情的天平倾向了对自然美的歌颂。23、“热心公益的人”的美好德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人,美好风尚的形成使得这棵藤萝一定会枝繁叶茂。24、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万分该死,死落十八层地狱,为阎罗老子挖煤。25、迢迢万里,东来不见西归。26、君今年检讨,明年检讨,不知君检得什么,讨得什么。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