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课件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单元复习课件

  • 格式:  PPT
  • 大小:  301K    44张
  • 时间:  2016-02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4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44页)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44页)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4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
珍视生命 关爱动物
主题
引言:
在这蓝色的星球上,千姿百态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内容梳理
郑振铎 《猫》主要是写了4只猫,主要详写了第三只猫,表现了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和对周家姑娘的行为的谴责,对偷猫人的鞭挞的感情!
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深情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斑羚群面临绝境所表现出的无助,正可以让学生反思人类对生命的践踏。本文宜用“反差式教学”,引领学生去体验感悟,要大胆鼓励学生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内容梳理
牛汉的代表诗作《华南虎》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代。教学这首诗,宜把握三个意义:一是原初意义——人对动物的虐待;二是象征意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三是现实意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如何保持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内容梳理
布封的《马》是一篇科学小品,又一是篇优美的散文。用文学笔调来写科学小品,很值得国人学习和借鉴。学习本文,宜引导学生将两种不同生存状况下的马对比阅读,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
蒲松龄的《狼》文笔简练,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在疏通词句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本文的主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探寻“马的世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完成作文“改写故事”或“谈谈感想”,并以此作为活动效果的检测。活动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
单元脉络示意:
人-------------信赖共处----------------鸟
人-------------践踏残杀----------------斑羚
人-------------等同象征----------------华南虎
人-------------拯救迫害----------------马
人-------------较量斗争----------------狼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 珠 鸟--------散  文
斑羚飞渡--------小  说
华 南 虎--------诗  歌
马 ---------科学小品
狼 ---------文言小说
单元复习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也确定为单元目标。
第26课 珍珠鸟
复习目标
1. 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2.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式。
4.领悟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思考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和蕴涵的深刻哲理。
(1)故事导入
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a、挂在窗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格外轻松自在
b、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c、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有一个更小的脑袋探出来
d、我不管它-------打开窗子,决不飞出去
e、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蹦到杯子上喝茶,绕者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f、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啄颤动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g、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h、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
拓展延伸可以这样设计:
请大家看一组画面,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
《炮火纷飞》战争破坏人类文明的场景
《谈判桌上》政治和谈,商业洽谈的情景
要求: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谈体会。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
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
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
三步教学
第一步鸟瞰,先通读全文,通读后直接把握文章画龙点睛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如何理解呢?(联系课后3题)
第二步细读解剖,研读的过程中,解决课后1、2题,领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和感情线索及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第三步是会通,联系全文真正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进行拓展延伸。
第27课 斑羚飞渡
整体构想
课堂截然分为两个板块,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充分体味斑羚牺牲的壮美,被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深深震撼。后半部分转入反思:斑羚为什么要飞渡?人充当了什么角色?审美与反思形成课堂的巨大落差,陶醉中突然的惊醒和震愕,是本课时追求的效果。让人直坠而下,在跌落的惊愕中,启发学生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察觉人性亮点的失落!人,该怎样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在具体生动的描写中,体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通过复述课文,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难点:体会文中特殊句子的深层含义。
教学建议:
一、本文描写“斑羚飞渡”的场面,非常有条理,不仅描写完整,飞渡前,飞渡后都有交代,而且详略得当,着重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经过,略写其余斑羚飞渡的情况,重点突出。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从而体会本文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
二、探究文章中特殊句子的深层含义,从而领略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
三、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是人面临灭顶之灾,会怎样做?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人类与自然界如何相处?我将如何去做?
四、前面的环节会让每一个学生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接下来就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话解读,从集体共识中走出来,使他们在感受牺牲的悲壮中突然的惊醒和震愕,形成课堂的巨大落差。让人,在跌落的惊愕中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可以用这样几个问题唤醒学生:
①作者真的爱羚羊吗?②是谁把这群可爱的羚羊逼到了生命的绝境?③“斑羚飞渡”时,“我们”在干什么?④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学生各抒己见。
五、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可上网搜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的事例,如:
①弱小的蚂蚁可以火球的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②《动物世界》的拍摄者说过:“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③《战地中的黄羊》描写的是一群猎人狩猎大草原上的一群黄羊,他们惊叹于黄羊“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更陶醉于黄羊死去时的挣扎。
④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
了解动物的相关网址
http://www.wildlife-plant.gov.cn 中国野生动植物网
http://www.dwjy.com 动物家园网
http://www.nre.cn 中国自然保护区网
第28课 华南虎(诗歌)
教学目标:
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建议
一、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要想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就应当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思想。可参考“有关资料”中“我与华南虎”,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这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象征意义一般是广泛而丰富的,因此象征意义的掌握比较困难,容易造成理解的不确定性。学习这首诗,要从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进而把握这些形象和主题的关系。这应作为全诗重点。
三、诵读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的重要方法,教学本课,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层次,以诵读带动对诗作的深入理解。
一、展示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或故事,展示一下。(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
1.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
2.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进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在读中领悟是诗歌教学的一般规律。)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 (投影显示)
1. 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
2. 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观众”“铁笼”“我”又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带 着 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进行背景介绍。)
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 (结合课后练习)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五、比较差异,拓展延伸
阅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加以对比;看看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例如: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答案: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方案:
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说一段话。这有助于理解老虎身陷囹圄的屈辱和对自由火一般的渴望,对老虎的象征意义及全诗的理解都有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类理解词语含义的题,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用现实来比况,用生活体验来解读语文,因为语文学习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唤醒。
第29课 马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赋予生物的神韵和自然和谐之美,明白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建议
一、本文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就文中的部分语句或段落发表个人见解。
二、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描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加揣摩,学会运用。但有一点必须提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在将马的外形和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时,态度不是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这种对比描写的方法。可以安排一个练笔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
三、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体会本文人性化的写法。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可以找来与本文进行对比,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这里可以和教材后面的“名著导读”联系起来,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继续体会人性化的描写,去欣赏作品“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书写。”
四、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人们常说马是人类的朋友,读罢布封的《马》,分明的让人感到: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那么,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引发学生更多更深的思考。
第30课 狼
教学建议
  一、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初一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更要重视熟读成诵。读得琅琅上口了,能背诵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仅二百余字,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不应忽视诵读,应把诵读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基本熟读成诵。
  二、疏通文义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故、前、敌”等,都有不同用法,“意暇甚”“意将隧入”的两个“意”,意思不同,前者指流露的情态,后者指内心的盘算;“投以骨”,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奔倚”表现的是两个动作,即跑过去,背靠着;“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文中用的是引申义。如此等等,在疏通文义时都应注意。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文中第三、四段的描写,精彩生动,值得品味。
  四、弄清本课的寓意。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的关系。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像狼一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1. 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谈谈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格形象?
  2. 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推荐的文章书目
  候希辰 《猎人和狼》
  毕淑敏 《母狼的智慧》
  贾平凹 《怀念狼》
  蒲松龄 《聊斋志异》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本单元活动选择了“马”这个极富文化内涵的事物,把它作为活动的切入点,由这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深入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学建议
  “马的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具有问题探究性与课题研究性的特点。教师组织指导这次综合性活动时,应指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研究,注意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意识。所以活动过程可根据教材中前四个标题,也就是四个课题,分四个活动小组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展开活动。在此基础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或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作文是本次活动学习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应指导学生写好这次作文,优秀作文应在自评、互评基础上给予充分肯定和展示。活动后可以此为话题,出一期黑板报或墙报,巩固活动成果。
《马的世界》教学设计(活动成果展示)示例
一、活动目标:
A、通过"马的世界"的活动和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B、培养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
C、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二、活动重点:
A、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B、 培养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A、教师:提前布置,要求全体学生根据兴趣特点,分成四个大组,若干小组,选出组长,提供各项专题活动的设计建议。
B、学生: 1.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小组开展活动,资源共享,探究课题。
2.根据小组特点,为小组起名。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马的世界”的学习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征服,就是征服了马,这种豪迈而又剽悍的动物。”马曾经与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它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在现在社会生活中,尽管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但是我们不该淡忘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伙伴。为此,老师确定了《马的世界》的研究课题,在此之前,同学们自愿的组成了四个小组进行研究。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都很高,现在就是将你们的合作研究的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时候了。老师心中充满了期待,我想同学们也一定充满了渴望。
二、各小组活动:
活动一:
活动目的:追根溯源话马儿。
组名:溯马缘马队
学生活动:
(一)展示资料:
1.马的起源与进化:现代马的起源大约可追溯到6000万年以前,在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还没有完全分离之前,一种只有野兔般大小的始祖马就在现在的北美洲东部开始进化了,其中一部分还迁移到了欧亚大陆。到了距今3500万年以前时,始祖马进化成中马,但中马也只有1.5尺多高,和现代的羊或狼相似。到距今2500万年前,出现了住在草原上的草原古马,也只有现代的山驴那么大。大约在100多万年前,才出现了现代马。大约8000年前,可能是一种疾病使原先生活在北美洲的始祖马灭绝了,而随着板块漂移到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马却繁衍兴盛起来。现在生活在美洲大陆的马是16世纪西班牙的征服者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时带去的。距今6000年左右,野马被驯化为家畜。经过人类上千年的筛选和驯化,在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名马。
2.介绍世界名马:
阿拉伯马,它是全世界所有马的品种起源,它是马类种族中最古老和最纯粹的后代纯血马,它是全世界跑的最快且最有价值的马。
3.中国的蒙古马是我国马的基本品种,这种马的最大特点是对不同气候和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4.汗血马和克隆马
(二)一项特别的研究——全国有马字的地名
方式:搜集带“马”字的地名和邮戳。
总结:全国大约有28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是以马来命名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马在我国存在的范围之广。
(三)问题探讨:
马在历史上是人类的朋友,可是现在由于人类的捕杀,原本达350种之多的野马,如今只剩下蒙古野马一种了。而家马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装甲车取代了骑兵,汽车、飞机取代了马匹,马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是越来越无用武之地了。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怎样对待马呢?现场采访,得出结论。
活动二:
活动目的:语海泛舟论马儿      组名:黑马马队
学生活动:
(一)寻找“马”字
学生互动:从象形文字中找出“马”字。
展示欣赏收集的不同时期的“马”字。
(二)寻找成语中的“马”字
带马字的成语仅四言的就多达180余条。  学生成语接龙。
(三)寻找英语中的“马”字
A willing horse .(勤快而乐于助人的人)A man is not a horse because he was born in a stable.(人并不因为生在马厩里就成了马。)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not make him drink.
(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学生交流搜集的与马有关的英语俗语。并且提问解释大意。
(四)学以致用,用马字说一句话。
活动三:
活动目的:艺术世界赏马儿   组名:艺鸣惊人马队
学生活动:
(一)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
1.请大家描述一下画面,说说看到这幅图,你联想或想象到什么?
2. 学生小声讨论,交流
3.指名说
4.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也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去欣赏、品味。
(二)欣赏介绍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元初大书画家赵孟頫,清人郎世宁的作品。
(三)欣赏表现马的其它艺术形式,如邮票,来自民间的剪纸,泥塑等等。
(四)欣赏著名的二胡曲《马赛曲》。
(五)展示作品:书法艺术。
活动四:
活动目的:历史长河颂马儿组名:奔腾马队
学生活动:
(一)设计剧本,表演历史故事:
老马识途、的卢救主、秦琼卖马等。颂扬马的精神。
孰是孰非 请你判断观点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观点二:只要是千里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
三、教师总结:
对马的世界进行探究,这原本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可是经过我们同学的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对这个庞大的课题,我们也从不同角度对“马”进行了文化研究。通过今天的成果展示,我们了解了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家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我们应该善待动物,关爱动物,成为动物真诚的朋友。同学们又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留下许多疑问。此次,“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可谓一举多得。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此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团结协作,多角度探究等优秀品质发扬的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
改变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谈对综合性学习的几点看法: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
  综合性学习的模式则好象是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入口很小,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过程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广阔的空间,所以,综合性学习是用不同的形式力图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
但,期盼总是美好的,实践总是困难的,改变总是痛苦的。在我们的意识中,还存在着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1.忽略综合性学习。不开展综合性学习,单元结束后,直接进入写作。这样使综合性学习形同虚设,进行的是脱节教学。认识不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