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雨说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揣摩拟人、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领悟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
在七、八年级多次开展朗读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且对朗读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加之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朗读与品析上。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
猜一猜这是什么?“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雨)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湾诗人郑愁予,一起去聆听雨的诉说。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作者情况,教师再补充归纳)
郑愁予,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68年赴美。上世纪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 喧(xuān)嚷 襁(qiǎng)褓(bǎo)
活动一:我听我说
听课文朗读,领略诗歌之美
1、听第一遍录音,要求:
(1)听准音
(2)注意朗读节奏和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2、听第二遍录音,整体感知:
你听到你说了些什么吗?请概括的说说你所听到的内容。
雨说
活动二:我读你评
1、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2、小组展示朗读风采
3、屏幕显示朗读要求:
(1)正确、清楚地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组间互评提升能力
活动三:我品你品
1.小组合作,请从修辞、语言或内容等角度,选择最喜爱的句子进行赏析
示例: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爱心之细之柔之广,内涵丰富深刻,语言形象贴切。
2.合作探究
(1)这首诗文题采用了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师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表达了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活动四:我抒我心
“雨”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呢?请拿起你的笔,用诗的语言,用心和雨倾谈吧!
课外阅读郑愁予的《错误》和《水手刀》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