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雨说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鸡西市 梨树区第二十五中学 尹莲凤
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3、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4、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
同学们,你能背出哪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你认为在这些古人的诗中,“春雨”这一意象有着怎样的内涵。今人对雨又是一种怎样的思绪呢?现在让我们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雨”的魅力。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
温 柔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
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
对 祖国未来的祝福。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
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轻声跟读,掌握生僻字读音)
2、教师分诗节范读课文。(每听完一节,在旁边做好对这节的评价)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初读小结,幻灯片展示:
这首诗歌分为 ( )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 )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 )和雨的( );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 );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1、看到一节里“雨”说的话,你会想到杜甫的( )写雨名句,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 )
2、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3、第三节作者连用三个“别”的用意是什么?
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
1、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找出这两节诗中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象力的诗句与同学交流心得。
3、你认为这首诗适合青少年阅读吗?谈谈你的感受。
1、感情的朗读全诗。
2、课后练习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