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初步概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引入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两名同学到黑板展示,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互相抽查)
1、走进作者。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生字词语,注音解释。
翩然(piān) 孕育(yùn) 农 谚(yàn ) 簌 簌(sù )
萌发(méng ) 连翘(qiáo ) 风雪载途( zài ) 销声匿迹(nì )
3、词语解释。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 【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萌发】动词。种子发芽。 【荣枯】形容词短语。指植物的茂盛和枯萎。
【周而复始】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周;环绕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以个体为单位,根据导学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导学案,不懂的地方标注符号,在小组内排忧解难)
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可以向其它小组长请教,还是不能解决的请老师指导。然后分工进行展示)
高效展示:(第一小组进行展示4—8题,其他小组的同学整理完善导学案)
(一)找一找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想一想
8、 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选知识对应段落,
(三)品一品(第二小组同学展示9题,其他小组的同学整理完善导学案)
9、全班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的时间词句。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沉睡、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开放,翩然,簌簌,渐渐变黄,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第三小组同学展示10题,其他小组的同学整理完善导学案)
10、快速阅读2—3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
(四)悟一悟(第四小组同学展示11题,其他小组的同学整理完善导学案)
11、 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并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五)思一思(第五小组同学展示12题,其他小组的同学整理完善导学案)
12、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用的是逻辑顺序,为什么?因为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既然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那文章题目为什么还要用这一比喻意义引出呢,有什么作用?
(六)议一议(第六小组同学展示13—14题,其他小组的同学整理完善导学案)
13、 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说说它们的作用。
14、研究本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拓展延伸(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进行抢答15——17题)
15、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吗?你知道多少谚语?说来听听.
16、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应物候知识,课后习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17、考考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的根据是什么?
18、积累运用:(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推选两条写得好的同学班上进行展示)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 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