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
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
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
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
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
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
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
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
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完。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
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讨论并归纳;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
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 萌发 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
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
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
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 落下
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 鸣叫声,
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 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 同展现一幅
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 象、典雅。
6提问: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 枯、候鸟去
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讨论并归纳;举了三个例子。
7.提问:这一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时间先后顺序。
8。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讨论并归纳: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
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
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
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9.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
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讨论并归纳: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
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10.提问:这一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
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
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
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完。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
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讨论并归纳;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
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 萌发 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
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
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
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 落下
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 鸣叫声,
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 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 同展现一幅
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 象、典雅。
6提问: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 枯、候鸟去
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讨论并归纳;举了三个例子。
7.提问:这一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时间先后顺序。
8。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讨论并归纳: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
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
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
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9.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
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讨论并归纳: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
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10.提问:这一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整体感知
朗读的目的是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师生串读,齐读、默读。边读边思考:能否把所读的内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圈点勾画,是阅读的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试读第一段,找个学生读第二段,齐读第三、四、五段,默读后文。
1.课后练习二、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②在地球上温
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
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④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
睡中苏醒过来。⑤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③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则处呈现一片衰草
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届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开放。
1.请按时间顺序,重新调整语序。
2.找出上文中的一句拟人句,并指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拟人句:_
好处:_
3.上文用词典雅,如果把下面的词改为口语说法,其意思不变,应
该怎么改?
A.融化( ) B.萌发( ) C.次第( )
D.簌簌( ) E.销声匿迹( )F.衰草连天( )
G.风雪载途( )H.年年如是( )
4.简答;
(1)什么是物候?
(2)什么是物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