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教学目标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体会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体会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2分钟)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件1——4)
师:这四幅图有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出示课件5)
二、字词学习(3分钟)
1.师:按纵列顺序朗读生字词,同学们注意倾听并用手势评价。(出示课件7——10)
2.纠正字音,齐读多音字词和词语的解释。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10分钟)
1.师: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入文本学习。请大家速读全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师提示:我们可以采取抓关键词句,来快速筛选信息:①段首句②过渡句③结尾句④设问句。(出示课件11)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左右。
3.指名学生:请用 “从文中——段的——词(句)中,我了解到文章介绍了——。”的句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生如有疑难,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5.总结归纳,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出示课件11)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6.教师小结:文章第一部分描述物候现象,后面几部分对物候知识作科学的解释,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及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全文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又恰当地采用表示次序的词语,使说明的内容清楚而有条理。(出示课件11)
7、提醒学生整理笔记。
四、精读课文,品析语言(18分钟)
1.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目的,要求语言简洁、平实、准确、严密。但是有时候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又会使用生动优美的说明语言。下面我们来精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出示课件12)
2.老师先来示范:
示范1:文章原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与现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出示课件13)
明确:将大自然人格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巧妙,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 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很好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示范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出示课件14)
“许多”,从数量上限制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也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4. 接下来轮到我们同学大展身手了。请按照大屏幕的提示完成学习任务。(出示课件15)
(!)选择一个以上喜欢的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或生动优美,在词句旁边批注。(2分钟)
(2)小组交流,完善品析,增加收获,准备全班交流。(2分钟)
(3)检测学习收获:用手势展示学习收获的数量。
(3)全班交流,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学生将从以下词句品析文章: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展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4:这两段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生6: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左右”等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五、归纳总结,领会方法(5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发现作者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科学严密又饶有趣味。回头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做到让文章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优美的?(板书)
2、总结体会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方法。(出示课件16)
准确严密:使用限制性词语
限制的角度: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
生动优美:使用动词、形容词等
使用修辞手法
3、尝试使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判断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出示课件18)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2)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3)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六、课堂小结(1分钟)
《大自然的语言》采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介绍物候知识,行文思路清晰明了,语言准确严密而生动形象,兼具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在生活中,大家能热爱科学、积极探索未知。
七、布置作业(1分钟)
从前面所学课文中摘抄几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或生动优美的句子。
积累三句包含了物候知识的谚语或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