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目标:
第一,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第二,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
第一,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第二,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第三,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生通过多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若干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娴熟地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解读文本。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除了用准确的说明带给我们知识之外,它生动优美典雅的语言描写还能激发我们对自然科学求知的渴望。学生在学习了第三单元的一些说明文后再来开始学习这篇课文,他们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能掌握得不错,有一定的地理和生物知识基础。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抓好了课前的预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兴趣,抓文章重点词句充分品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优美等特点。另外,部分同学平日读书广泛,积累知识较多,课堂表现也比较好,这样就可以借他们引导其他学生的阅读。教学要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做出调整,教学依靠学生的反馈才能不断提高水平。
第一,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第二,揣摩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第一,理清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第二,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大自然中有鸟儿欢叫,也有花儿绽放,一年四季各种花开各不相同。(图片配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理解本文条理分明地说明顺序。(重点)
3、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4、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1)介绍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添加注音。
竺可桢 萌发 融化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草长莺飞 风雪载途 谚语 连翘 酝酿 纬度 结束
(3)词语积累
次 第:一个挨一个地。
孕 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 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翩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抢答,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能整体把握文意。)
速读课文,根据问题整体把握文意。(抢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默读6-10段,请同学接受挑战:师问生答,说明文知识回顾。)
(1)阅读文章6---10段,说说说明的顺序。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的说明语言的有什么特点?
(注意圈出词语,用心品味。)
品读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听朗读)
(1)第一段中描写一年四季的哪些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二段举哪些例子说明“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运用所学知识,拓展阅读,增加积累。)
(1)你知道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吗?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图片:天空、水面)
(2)古代的诗歌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来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读农谚,了解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燕子低飞要落雨。
“清明前,开秧田”“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龟背潮,下雨兆。
(4)说一说二十四节气包含了哪些?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结:PPT课件第二十六张幻灯片是本节课内容教学小结。
(1)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2)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积累在周记本上)
教学设计。(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