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的掌握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这节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重点掌握文言词语,注重积累。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
同学们,我们学过《核舟记》一课,这件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也就是苏轼泛舟游览赤壁的情形。元丰五年,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的赤鼻矶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两文被后世传诵不绝。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
(1)苏轼人物简介
(2)写作背景
(3)找生字,读准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 吾( )
二、初步感知
教师配乐泛读课文,听的过程中注意朗读的节奏。
学生自读
指名配乐朗读,齐读。
再读课文,要求参照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学生自主翻译
小组内交流,质疑解惑
全班汇报,翻译全文。(形式为,指名回答单个的词语,同桌合作翻译句子)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三读课文,要求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齐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苏轼和张怀民,晚上在承天寺欣赏月景
3、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两人是什么关系?
志同道合的朋友
5张怀民的境遇如何?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6、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竹柏—藻荇 交横 比喻
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图景,创造出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景色如此优美,可见苏轼携友赏月的心情是怎样的?
愉悦 闲适 轻松
8、本文不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就是在叙事中也融入了感情,读出文中叙事的语句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
9、面对澄明的月光,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1、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性情的旷达……种种的感情尽在其中
教师: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最难能可贵的是?
的确,苏轼一生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在他的身上,有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面对被贬,对待人生坎坷的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旷达乐观 通达乐观
被贬黄州时,四十多岁的苏轼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字里行间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甚至是不幸,那时,就让我们记住今天学习的这一课----记承天寺夜游。
背诵课文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你学会了吗?
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是( )(朝代)著名的( )家。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 中庭
空明 但少闲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 )( )( )都包含在其中。
1、课外积累:元丰二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看看这期间作者写了哪些优美诗词?最好能找出其中你喜爱的句子。
2、练笔: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