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感知文意。
2结合苏轼的经历,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体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本课学习者为八年级学生,已经在历史学习中,建立了一定的历史认知,但是对于“乌台诗案”的背景了解还有所欠缺,对于苏轼的经历认识不够深入,所以要在学习开始前加强作品背景认知,才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可以通过独立阅读和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中出现的疑难词句,教师对有共性的疑难词句加以点拨、解释。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教学难点:结合苏轼的经历,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体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3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措施:解决教学重难点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和文言文教学的普遍规律。首先通过“助读资料”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与本文相关的历史背景,为深入理解课文、感知作者人生态度奠定学习基础;同时加强文言词汇积累和文意疏通的练习,整体感知文意,进而体悟作者情感。
通过“朗读、研读、品读、赏读”四个教学环节,围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展开学习,以自主培养习惯,以合作锻炼能力,以拓展提高境界,层层深入地剖析文章、感悟苏轼的心境。在朗读教学环节中重点解决疑难词句、疏通文意;研读部分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文章表达方式并概括层意;品读部分则通过小组活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修辞、感情等角度畅谈自己的认识;赏读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意境与美感。使用苏轼的画作《潇湘竹石图》拓展延伸,希望通过欣赏,建立对苏轼的多角度认识,感受一代文豪的风范。并且采纳教师点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建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解决课文重难点。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文标题。展示夜色朗月的照片。教师解说图片的来历。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图片,播放古琴背景音乐,能够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联想元丰六年的月色与元丰六年的苏轼。
了解创作
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全班交流了解课文背景。
由苏轼在元丰六年的境遇引出苏轼被贬谪的人生经历。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资料。
进一步感知创作背景。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学生再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预先准备的资料。学生在助读资料界面,利用手写功能,进一步补充自己搜集的资料。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明确活动要求。在小组学习任务合作完成后,学生利用画笔功能直接在白板上标注,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后,全班齐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与层次。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明确活动要求。在小组学习任务合作完成后,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使用电子白板的幻灯片播放功能,展示教师预设的问题,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使小组互动时间更加充分
感悟作者情感,从修辞、语言、情感等角度深入讨论,交流认识自己最欣赏的句子。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明确活动要求。在小组学习任务合作完成后,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
围绕本文文眼“闲”字,展开讨论,体悟作品意境。
展示苏轼画作《潇湘竹石图》,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交流认识,体悟作者人生态度。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的画笔功能,在全班学生面前标记勾画自己得到感悟的部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更加直观地展示自己的认识。
借用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为结束语,并以此句为题布置练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