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1.1 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弧、等弧、弦、等圆、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
2.能初步应用“同圆的半径相等”及“圆心是任一直径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圆、等圆、弧、等弧、弦、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些圆的例子.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会更清楚地了解圆以及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79至80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圆的定义及表示
活动一:圆的定义.
图1
(1)从旋转的角度理解:如图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__旋转一周__,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__圆心__,线段OA叫做__半径__.
【展示点评】①在平面内画出圆,必须明确圆心和半径两个要素,__圆心__确定位置,__半径__确定大小.
②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那么以点A为圆心的圆,记作__⊙A__,读作__圆A__.
(2)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__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__的点的集合.
【小组讨论】圆和圆面有何不同?如何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反思小结】线段OA绕它的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面,而圆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图形,指的是圆周.证明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就是证明这几个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________.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一
探究点二 圆的相关概念
图2
活动二: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__线段__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__直径__.如图2,__AB__是⊙O的直径;在⊙O中,线段__AC__是弦.
思考:弦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展示点评】直径是经过圆心的弦.
2.圆弧是圆上__任意两点间的部分__,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__半圆__.大于__半圆__的弧叫做优弧,小于__半圆__的弧叫做劣弧.
思考:(1)“半圆是弧,弧是半圆”这种说法正确吗?
【展示点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
(2)弧的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那么以M,N为端点的弧记作__MN ,读作__弧MN__.如图2,弦AC所对的弧有两条,其中优弧记作__ABC ,劣弧记作__AC .
3.能够__重合__的两个圆叫做等圆.“由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__重合__的弧叫做等弧.
【小组讨论】弦和直径有何联系和区别?弧与半圆有何区别和联系?
【反思小结】在理解圆的相关概念时要结合图形加强直观理解,特别要注意弦与直径,弧与半圆的区别与联系.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二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圆圆的定义描述性定义
集合定义
圆的表示法、读法
圆的相关概念
2.应用:同圆的半径相等,圆心是任一直径的中点.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A )
①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 ②半径是弦 ③直径是最长的弦 ④弦是半圆,半圆是弦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O中若弦AB等于⊙O的半径,则△AOB的形状是__等边三角形__.
3.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点D是BC的中点,若AC=10cm,则OD=__5__cm.
4.如图,已知在⊙O中,AB、CD为直径,则AD与BC的关系是( C ).
A.AD=BC
B.AD∥BC
C.AD∥BC且AD=BC
D.不能确定
5.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求证:A、B、C三点共在同一圆上.
证明:∵在Rt△ABC中,D是AB的中点,∴CD=1,2AB,∵AD=BD=
1,2AB,∴AD=BD=CD,∴点A、B、C在以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的圆上.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1.上交作业 教材第81页练习第1,3题.
2.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的“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__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圆的对称性和垂径定理.
2.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几何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推论.
教学难点
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问题: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1.自读教材第81至83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活动一:出示教材第81页“探究”,实践操作,问1: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圆的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这种说法正确吗?
问2:如何证明圆是轴对称图形?
【展示点评】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因为对称轴是直线,而直径是线段,所以不能说“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问3:如图,当CD⊥直径AB时,你还可以得到 什么结论?
【展示点评】符号语言:
∵AB为⊙O的直径,AB⊥CD,∴__CE__=__ED__,
__AC =__AD ,__CB =__BD .
(2)垂径定理的推论:
__平分__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__平分__弦所对的两条孤.
符号语言:如图,在⊙O中,AB是直径,非直径的弦CD与AB相交于点E,且CE=DE.
∵AB是直径,CE=DE,
∴__AB⊥CD__,__AC=AD ,__CB=BD .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在垂径定理的推论中,加上“(不是直径)”这一限制条件?
【反思小结】学习垂径定理要注意:(1)条件中的“弦”可以是直径.(2)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弧.学习垂径定理的推论时,一定要注意“弦不是直径”这一条件.这是因为圆的任意两条直径互相平分,但是它们不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一
探究点二 垂径定理的应用
活动三:出示教材第82页例2.
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已知什么几何图形?画出图形,分析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为了解决问题,教材添加了什么辅助线?它有何作用?
【小组讨论】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常作辅助线的方法是什么?
【反思小结】在圆中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作为辅助线.实际上,往往只需从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即可.这样,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容易得到圆的半径R,圆心到弦的距离d,弦长a之间的关系式__R__2=__d__2+__(a,2)__2.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二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垂直于弦的直径圆的轴对称:________
垂径定理:________
垂径定理的推论:________
利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2.一种辅助线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弦,OD⊥BC,垂足为D,已知OD=5,则弦AC=__10__.
2.若圆的半径为2 cm,圆中一条弦长为23 cm,则此弦中点到此弦所对劣弧中点的距离是__1__cm.
第1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OM不可能为( A )
A.2 B.3 C.4 D.5
4.在半径为5 cm的圆中,弦AB∥CD,AB=6 cm,CD=8 cm,则AB和CD的距离是( D )
A.7 cm B.1 cm C.7 cm或4 cm D.7 cm或1 cm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1.上交作业 教材第89页习题24.1第2,8题.
2.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的“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__
24.1.3 弧、弦、圆心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心角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圆的中心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3.能用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解决圆中的计算和证明.
教学重点
弧、弦、圆心角关系定理及推论.
教学难点
定理的探索、证明过程.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剪一个圆形纸片,把它绕圆心旋转18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呢?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1.自读教材第83至84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圆心角
活动一:出示教材第83页“探究”,问1: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2: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呢?
【展示点评】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同时也具有旋转对称性,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一
探究点二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出示教材第84页思考,问1:AB和A'B',弦AB和弦A'B'相等吗?
问2:如何证明它们的相等关系.
思考:圆是旋转对称的,即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弧、弦、圆心角之间有何关系?
【展示点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符号语言:在⊙O中,∵∠AOB=∠A′OB′,
∴AB=A′B′.
推论: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如果有一组量相等,则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有什么关系?
【反思小结】定理和推论都是以“在同圆或等圆中”为前提的,否则不成立.定理和推论可总结概括为: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二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正确理解和使用弧、弦、圆心角三者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①圆心角相等,②所对的弧相等,③所对的弦相等,三项“知一推二”,即一项相等,其余二项相等.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已知圆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5,则弦AB所对的圆心角∠AOB=__60°或300°__.
第2题图
2.如图,在⊙O中,AB=AC,∠B=70°,则∠A等于__40°__.
3.在⊙O中,圆心角∠AOB=90°,点O到弦AB的距离为4,则⊙O的直径的长为( B )
A.42 B.82 C.24 D.16
4.如图,AB是⊙O的直径,BC=CD, 求证:OC∥AD.
【证明】 连接OD.∵BC=CD,∴∠BOC=∠COD,∴∠BOD=2∠COD.∵OA=OD,
∴∠OAD=∠ODA,∴∠BOD=∠OAD+∠ODA=2∠ODA,∴∠COD=∠ODA,∴OC∥AD.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1.上交作业 教材第89页第3,4题.
2.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的“课后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
24.1.4 圆周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周角、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
2.会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会用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进行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如图是圆柱形的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弧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ADB和∠AEB)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
像∠ACB、∠ADB和∠AEB这样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1.自读教材第85至88页.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出示教材第85页探究
活动一:圆周角定理的推导
思考:(1)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请在下列图中画出来.
(2)①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问题1中发现的结论?请结合上面画出的此种情况下的图形证明.②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
(3)类比上述方法思考:同弧AB所对的几个圆周角有什么关系?
(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锐角、钝角中的哪一种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叫做什么?
【展示点评】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弦是直径.
【小组讨论】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反思小结】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活动二:出示教材第87页例4.
思考:解答过程中是如何应用∠ACB的平分线这一条件证得AD=BD的? 推理依据是什么?去掉“AD=BD”这一步行吗?
【小组讨论】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如何产生的?依据是什么?
【反思小结】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推论为在圆中确定直角,构成垂直关系,创造了条件,有时在圆中没有直径时,还需构造出直径.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二
探究点二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活动三:出示教材第87页思考.
【小组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反思小结】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当堂练习”知识点三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两个概念: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
2.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如图,在⊙O中,若C是BD的中点,则图中与∠BAC相等的角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圆心角∠BOC=78°,则圆周角∠BAC的度数是( C )
A.156° B.78° C.39° D.12°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3.(中考·深圳)如图,⊙C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A的坐标为(0,3),M是第三象限内OB上一点,∠BMO=120°,则⊙C的半径为( C )
A.6 B.5 C.3 D.32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1.上交作业 教材第89页第5,6,7题.
2.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的“课后作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