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课题:25.2用列举法求概率(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会用直接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重点: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能正确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小李手里有红桃1,2,3,4,5,6,从中任抽取一张牌,观察其牌上的数字.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牌上的数字为3;(2)牌上的数字为偶数;(3)牌上的数字为大于3且小于6.
解:任抽取一张牌,其出现数字可能为1,2,3,4,5,6,共6种,这6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P(牌上数字为3)= ;
(2)牌上数字为偶数的结果有3个,即牌上数字为 。
所以P(牌上数字为偶数)= 。
(3)牌上的数字为大于3且小于6的有两个,即牌上数字为 。
所以 P(牌上数字大于3且小于6)= .
二、学习研讨
例 掷两枚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
(3)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思考:“同时掷两枚硬币”与“先后两次掷一枚硬币”
这两种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一样吗?
练习:袋子中有红、绿各一个小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随机摸出
1个小球后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摸到绿球;
(2)两次都摸到相同颜色的小球;
(3)两次摸到的球中有一个绿球和一个红球.
三、当堂达标
1.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1)它是王牌的概率是多少?
(2) 它是Q的概率是多少?(3)它是梅花的概率是多少?
2. 一天晚上小伟在清洗两个只有颜色不同的有盖茶杯,此时突然停电了,
他只好把杯盖和茶杯随机地搭配在一起,求颜色搭配正确和颜色搭配错
误的概率各是多少.
教后反思:
课题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重点、难点:当实验涉及两个因素时,会列表表示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简记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 (2)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二、学习研讨
例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骰子的点数相同;(2)两枚骰子点数的和是9;
(3)至少有一枚骰子的点数为2.
将这两枚骰子分别记为第1枚和第2枚,完成下表:
(第1枚骰子正面向上的点数为横坐标, 第2枚骰子正面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
第1枚
第2枚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思考:如果将上题中的“同时掷两枚骰子”改为“把一枚骰子掷两次”,
所得到的结果有变化吗?
三、巩固练习
1.口袋里装有大小相同的卡片4张,且分别标有1、2、3、4. 从口袋里 简记
抽取一张卡片然后放回,再抽取一张卡片. 请求出两次取出的卡片上的
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
2.口袋里装有大小相同的卡片4张,且分别标有1、2、3、4. 从口袋里
抽取一张卡片不放回,再抽取一张卡片. 请求两次取出的卡片上的数字
之和为奇数的概率.
3.第一盒乒乓球中有3个白球1个黄球,第二盒乒乓球中有2个白球2个
黄球,分别从每个盒中随机地取出1个球来,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取出的两个球都是黄球;(2)取出的两个球中有一个白球一个黄球.
教后反思
课题:列举法求概率(3)
教学目标:明确用树形图求概率的条件,能够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阐明理由.
重点:画树形图计算概率
难点:画树形图的各步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温故藴新
1.甲、乙两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质地、大小都相同的球.甲袋装有红、
黄、蓝色球各1个,乙袋装有红、蓝色球各1个,从每个袋子里分别
任意摸出一个球,两个球恰为同色的概率是多少?
二、学习研讨
2.2006年6月5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校承办了“责任与使
命——亲近文化遗产,传承文明火炬”的活动,其中有一项“抖空竹”的表
演.已知有塑料、木质两种空竹,甲、乙、丙三名学生各自随机选用其中
的一种空竹.求甲、乙、丙三名学生恰好选择同一种空竹的概率.
3. 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和B;乙
口袋中装有3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
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从3个口袋中
各随机地取出1个小球.
(1)取出的3个小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
别是多少?
(2)取出的3个小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注:A、E、I是元音字母,C、D、H是辅音字母.)
四、当堂达标
4.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
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求下列
事件的概率:
(1)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
(2)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
(3)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