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最后一课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6.最后一课

  • 格式:  PPT
  • 大小:  1.39M    46张
  • 时间:  2017-03

《最后一课》ppt课件(46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最后一课》ppt课件(46页)《最后一课》ppt课件(46页)《最后一课》ppt课件(46页)
最后一课
(法)都德
听读课文:说一说,议一议
这是谁的最后一课?
大家是怎样对待这最后一课的?
这为什么是最后一课?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题目不但点明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文题解说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作者简介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写作背景
小 说
(3)小说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语文知识
小说: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塑造人物和情节、
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
心理、 语言、细节描写等。
(4)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分类按篇幅分: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按体裁分:历史、推理、科幻小说等。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天气不错哟
老爸,
快点拉!
呃 呃
哽咽 婉转 郝叟 祈祷 惩罚

懊悔 诧异 踱来踱去 捂 戒

膝 赚 钥匙 藤 挟 皱
生字积累
gěng yè wǎn hǎosǒu qí dǎo chéng

ào chà duó wǔ jiè

xī zhuàn Yàoshi téng xié zhòu
词语积累
征发:
祈祷:
思量:
诧异:
喧闹:
懊悔:
惨白:
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心里想。
觉得十分奇怪。
喧哗热闹。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面容)苍白。
整体感知
1、“我”是谁?是不是作者都德?为什么? 为什么塑造一个“我”?
2、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1、“我”是谁?是不是作者都德?为什么? 为什么塑造一个“我”?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因为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同时我的见闻和感受也是本文的线索。
整体感知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1-6) 序幕 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 (7-10) 开端 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 (11-23) 发展 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24-29)高潮、结局 宣布下课
2、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整体感知
分析课文第l一6节(上课路上),
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
1、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
普鲁土兵正在操练。
课文分析
2、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揭示了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优美恬静,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3、"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 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 ② 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 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一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4、从文章第一部分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从文章第一部分归纳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幼稚;
贪玩;
还能管住自己。
归纳总结
分析课文第7-10节(上课前)
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课文分析
气氛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学生
老师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街上也能听到。
上课前,开课桌啦,
关课桌啦,捂着耳朵
大声背书啦……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
桌子上紧敲,“静一点,
静一点“……平时,
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
先生的责骂。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自己的座位上了。
韩麦尔先生跺来跺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韩麦尔先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老师穿……打……戴……(和平时不一样)
异乎寻常!
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总”,强调的是一贯性,习以为常了,“偏”显出安静得异乎寻常。
2、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3、“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这套漂亮的衣服呢?
4、郝叟老头和其他人为什么坐到教室来?
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5、交代课前情景有什么作用?
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的现象。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
环境描写的作用
归纳总结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环境气氛。
4、展示人物性格及变化。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为下文做铺垫。
课堂小结
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汉语也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之一,努力学好汉语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母语走向世界,让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朗士写一则练笔。
2、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布置作业
1、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不幸的消息?
“又柔和又严肃”。
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
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
课文分析
阅读11至23段讨论:
2、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用原文回答)
①他首先感到万分难过,无限惋惜“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②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而悔恨;
③对祖国语言、历史强烈的热爱,“语法啦、历史啦…
… 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④ 对韩麦尔先生的深深依恋,“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
3、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韩麦尔先生没有批评小弗朗士,而是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
4、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
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
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
最后,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这是对自己的严格的自省与解剖。
这三点是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对后代负责的集中表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5、“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比喻: “打开监狱大门”比喻: “钥匙”比喻: 全句意思是: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不忘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赶走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和统治
赶走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法语
6、 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7、"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
8、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
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
这是多么惨痛和可悲的事啊!……
从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总结归纳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钟声, 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
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
“惨白”是韩麦尔先生内心悲痛的表现;
“高大”表现小弗朗士对老师爱国感情的崇敬。他感到老师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一、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课文分析
2、“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动作,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3、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总结归纳
最后一课 (法)都德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亡国痛
民族恨
爱国情
(心理)
(外貌、语言、行动)
一、讨论主题
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二、思想教育
三、总结写作特点
1.选材: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
3.人物描写
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 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 语言: 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最后……最后……” 评论法国语言 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
小弗郎士
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
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
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祖国被侵赂者践踏,人民失去自由实的残酷现实震动了小弗郎土幼稚的心,激发了他朴素的爱国感情,韩麦尔先生的谆谆教导使他朴素的感情走向成熟。 另外,文章还写了郝叟等镇上的人们,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亡国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加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