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3讲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理论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过程: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商、通邮和探亲活动。
(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阐明了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及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4)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将“一国两制”构想写入宪法。
(5)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获得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基本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提出的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它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的稳定,为处理国家、地区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1)历史条件: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
(2)回归历程:
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等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3)历史意义:
①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清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澳门回归:
(1)历史背景: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2)回归历程:
①从1985年开始,中葡就澳门问题开始磋商并取得广泛一致。
②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3)历史意义:
①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实践的范例。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并付诸实践,使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日益成熟的条件。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历史条件:
(1)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关系缓和与交流。
2.两岸关系的缓和:
(1)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会”成立: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对话。
(2)“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4)江泽民的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新世纪以来的反“台独”斗争: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6)“胡连会”: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谈。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考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1—1】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蕴含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解析】A。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即可排除B、C、D三项,答案选A。
【1—2】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
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解析】B。“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保留不同的社会制度,实现祖国统一。A、C、D项仅涉及台湾地区,未提及香港、澳门。故选B。
考点2:香港、澳门的回归
【2—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解析】D。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 “21世纪……之前……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等信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强大。答案选D。
【2—2】“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解析】C。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表明中国政府从英国政府手中收回对香港的主权,故选C。澳门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与米字旗无关。
考点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1】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析】B。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材料解读能力。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台湾岛内仍然存在主张分裂倾向的势力,A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目没有直接联系,20世纪90年港澳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
【3—2】(2013·江苏单科)(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参考答案】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