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用AI助手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 资料信息
  • 科目: 

    历史课件

  • 格式:  PPT
  • 大小:  1.21M    39张
  • 时间:  2016-10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高考历史专题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考点十 新民主主义革命
★基础过关: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国际: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 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2.经过:
(1)初期:运动中心在 ,主力是 ;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 ,
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 ,内惩国贼;
4.成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 上签字。
5.意义:
(1)性质:是广大 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
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开端;
俄国十月革命
巴黎和会
民族资本主义的
新文化运动
北京
青年学生
上海
无产阶级
外争国权
凡尔赛和约
人民群众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
准确理解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1)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第一,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第三,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开始时,具有自发性,由于李大钊和陈独秀对学生的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所以比较有组织,并坚持到底。
(2)“五四运动”虽没有取得收回山东主权的最后胜利,但“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直接斗争目标实现了,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为后来的斗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解放的精神;
(4)其内涵归纳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拓展延伸:
“五四精神”的内涵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拓展延伸:
(1)从领导阶级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4)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指导思想:前者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后者是三民主义;
(2)性质与发展方向:前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是社会主义;后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方向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革命主力: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
(4)领袖人物:前者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5)群众基础:前者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群众基础广泛;后者脱离人民群众;
(6)彻底性不同:前者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后者缺乏彻底性;
(7)影响不同:前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后者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拓展延伸: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完成下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拓展延伸:
二、中共成立
1.历史条件:(1) 的实践和 革命的成功,使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2) 开始在中国社会广发流传,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列宁领导的 的指导与帮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中共一大
(1)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秘密召开;
(2)内容:①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 ,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②中心任务:领导 ;
3.中共二大
(1)内容
①最高纲领:实现 。
②最低纲领:打倒 ,推翻 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
(2)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 的民主革命纲领。
共产国际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共产主义
军阀
国际帝国主义
民主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
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了”
★拓展延伸:
(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新的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3)新型的政党:是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4)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如建立统一战线等);
(5)新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年)
(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1)1922年——1923年, 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2)孙中山决定 ,同意以“ ”的方式同中共合作;
2.标志:1924年, 召开,标志着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 运动由此开始。
(二)北伐战争
1.开始:1926年7月, 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并收回 、 英租界;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 、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和
政变;(2)原因: 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 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 。
4.历史意义
(1)性质: (2)作用:动摇了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的侵略势力。
革命统一战线
“以俄为师”
党内合作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军
汉口
九江
南京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
国民党右派
右倾机会主义
领导权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四大阶级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北洋军阀
帝国主义
工人运动
中国国民党一大
(1)进行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2)进行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拓展延伸: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四.土地革命(或称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本阶段指1927-1937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⑴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
⑵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⑶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基础过关:
(一)背景
(1)南昌起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 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二)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 创建了 根据地,开辟了 的道路。
武装反抗
土地革命
秋收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
(四)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三)内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产阶级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拓展延伸:
1.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革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这是因为:
(1)封建地主经济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反封建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2)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帝国主义异常强大,必须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要唤起他们参加革命,必须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
2.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
(1)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2)意义: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怎样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及意义
A.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国情”的含义包括两层:其一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二国民党在城市力量强大。

C.意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
4.井冈山革命割据地的建立
五、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反“围剿”失利。
2.开始: 年10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1)内容:结束了王明 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 走向
的标志;
4.胜利: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主力在
会师;
5.影响:①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为中国革命 。
③宣传了革命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4
1936
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左”倾教条主义
毛泽东
幼稚
成熟
甘肃会宁
(1)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
“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2)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拓展延伸:
“左”倾 与 右倾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拓展延伸:
长 征 精 神
六.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政治走向是由民族解放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基础过关:
1.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 和 方针;
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3.进程:
(1)战略防御:毛泽东提出“ ”的著名论断,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2)战略反攻: 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 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连续动 、
、 三大战役;
4.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 ,解放 ,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战略反攻
内战
独裁
中原等解放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大别山
1947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长江
南京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 、封建主义
、 的统治;
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影响: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建立了一个统一的 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中国实现国家 和人民 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4)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的对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 斗争;极大地增强
了 的力量。
4.历史经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
到 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
繁荣富强
共同富裕
政治力量
民族解放
世界和平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结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易混易错】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拓展延伸:
(1)两党的阶级性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拓展延伸: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下列关于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①材料实际隐藏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②标志着工人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③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④明确提出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选B 由材料中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可以看出①是正确的,由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③是正确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则是在中共三大上提出的,而由材料内容可以判断这是中共二大。因此,②④不对。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选A。“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等举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B项是次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
(2011·高考广东卷)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从表中的时间可判断A、B错误,从表中的时间和多省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变化最大的为北伐战争洗礼的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可知C正确;D项仅局限于湖南的考查,影响有限。
(2012·四川文综)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选A。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政策,迫害民主党派,使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故A项正确;《国内和平协定》达成于1949年4月的北平和平谈判,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由“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到“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的变化正是基于对政治局势的正确判断,C项错误;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是通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D项错误。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选A。参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是知识分子,并没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而五四爱国运动中,有社会各阶层的参加,有②的排除。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但从所给的材料中,看不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有④的排除。
(2011·高考上海卷)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①属于历史事实;②属于历史事件的评价结论;③属于基本史实;④属于历史事件影响的结论,故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 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