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2016-10-11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6-10-11
中古政治制度
前21C
原始社会
前475
奴隶社会
分封制、宗法制
前221
184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封 建 社 会
2016-10-11
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1)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6-10-11
(3)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016-10-11
知识体系构建
2016-10-11
基本线索: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2016-10-11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2016-10-11
易错点:
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2016-10-11
3、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2016-10-11
易混点: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2016-10-11
2016-10-11
2、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016-10-11
3、 (宰相和内阁)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中英内阁)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2016-10-11
第1讲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 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考点一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016-10-11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2016-10-11
二、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配到各地,广建子国,叫诸侯国。
2、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4、内容:授土授民授职,诸侯继续分封,较大的独立性。
5、诸侯尽义务:守、战、贡、述。层层分封。
6、权利:世袭罔替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概念)
2016-10-11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概念)
5、评价:
积极:①通过分封,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众星捧月).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消极: ④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造成春秋战国时割据混战。
二、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2016-10-11
(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概念)
1、宗法制含义:它由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过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的传统。(嫡子立长,儿子立嫡)
2、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3、大宗小宗的关系: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大宗。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2016-10-11
2016-10-11
4、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制数千年来保障了统治者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推行工具:周朝规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2016-10-11
6、宗法制
的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主要)
大、小宗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7、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8、破坏与瓦解: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
2016-10-11
【合作探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①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②形成了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
③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相结合,互为表里。
2016-10-11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探究方法:
1.以四人为小组,展开讨论,阐明观点,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
2.通过查阅书刊、互联网搜索或者向家里的长辈请教等方式来发掘其影响的方方面面。
问题探究4
公祭黄帝陵
2016-10-11
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1)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完成统一
2016-10-11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秦始皇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1、至高无上的皇权
(1)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名号的确立,使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的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016-10-11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②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定。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国与家同治。
③郡县制:
郡→县→ 乡→里,郡守县令皇帝任命
作用: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④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
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结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016-10-11
2016-10-11
【合作探究】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含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地方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016-10-11
形成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2016-10-11
影响:
(1)积极:
a. 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b.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又可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c. 有利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d. 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2016-10-11
(2)消极:
a. 皇权专制赋予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形成暴政。
b. 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其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c. 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 (注意评价的阶段性,两面性)
2016-10-11
一、汉代
1、汉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汉初,丞相权力很大,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大臣,威胁皇权。
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权势渐强,威胁中央集权。并引发了景帝时七国之乱。
考点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6-10-11
2、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建立中朝
皇 帝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2016-10-11
②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推恩王侯子弟(推恩令)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过度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大多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3、评价汉武帝的措施
2016-10-11
【合作探究】1: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1)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和太慰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2016-10-11
36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1、隋唐中枢权力
机构:三省六部制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
起草诏令
负责 执行
封驳审议
二、唐初中央集权的完善
2016-10-11
2、对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
目的不同:
中国是为了加强皇权,美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
内容不同:
中国三省是行政权上的分权,美国是司法、行政、立法分权。
作用不同:中国分权作用最主要是分割相权,提高办事率,加强皇权。美国的分权最主要是防止了个人专制和独裁。
作用相同: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
实质不同:中国是皇权专制的体现;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体现。
2016-10-11
3、
唐中叶后地方管理的变化
(1)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形成相对独立的藩镇
(2)藩镇割据的形成
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016-10-11
皇 帝












枢密院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军政
行政
财政
财政
宋代:
二府三司制
相权再被分割
三、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地方: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视;财赋运中央-转运使
2016-10-11
3、北宋加强集权措施的影响 :
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
积弱。
2016-10-11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枢密院






中书门下
军政
行政
财政
财政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不参
与政事
不参与政事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归入
归入
四、元代:1、中央
中书一省制
2016-10-11
2、元朝地方管理制度
■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
■地方行政:行省→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建立的意义
问题: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016-10-11
小结: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
(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世官制
2、汉朝的察举制
(1)涵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3)选拔的主要标准: 孝、廉
2016-10-11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1)涵义: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2)选拔标准:门第声望。
(3)弊端: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4)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2016-10-11
3、科举制的发展。
(1)涵义: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2)发展演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意义(积极作用)
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016-10-11
4、弊端(消极作用):
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②八股取土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③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6-10-11
经验教训:
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⑤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2016-10-11
【合作探究】3:如何理解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用人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皇权:
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员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2016-10-11
(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⑴根本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⑵明太祖认为元朝的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⑶废除行中书省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⑷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是其借口。
2、目的:为了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二)、 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不可无辅臣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6-10-11
皇 帝
中书省
元代:中书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影 响 ?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归入
归入
明 代:
亲自掌管
废除丞相制度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殿阁大学士
内 阁
明太祖:位低权轻
明成祖:位高权重
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2016-10-11
【合作探究】1:为什么明太祖要建立内阁?
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
2016-10-11
(2).创立与发展:
2016-10-11
3、特点:
(1)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认识(明内阁与英内阁)
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专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权利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2016-10-11
【合作探究】2:丞相与内阁的比较
(1)相同点: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不同点:
①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
②职权不同,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明朝内阁只是咨询机构。
③对皇权作用不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016-10-11
(三)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合作探究】4:清初为何要进一步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主专制?
(1)原因: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凌驾与内阁六部之上,并制约了皇叔。
(2)措施:
①康熙设南书房、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最后集权与皇帝。
②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16-10-11
军机处设立:
①设立原因:
②人员产生:
③军机处职能:
④军机处特点:
⑤设立影响:
起初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实质是强化皇权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皇帝钦定
跪受笔录,拟写召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效率高、速度快、机密
提高行政效率高;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2016-10-11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2016-10-11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组织形式)
概念
经济:自然经济
思想:法家思想
经济基础
思想来源
功能:
内----组织生产,镇压人民,调整矛盾
外----抵御外患
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
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
核 心
发展
过程
形成于战国
确立于秦朝
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
发展于宋元
空前强化于明清
两对矛盾
手段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趋势
2016-10-11
(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宣言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
(3)人治高于法治。
(4)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016-10-11
1.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答案:C
名校名题模拟:
2016-10-11
2.“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2016-10-11
【名校名题】1.根据材料,回答 :
分封制
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