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化学中考试卷真题附参考答案试题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中考真题:化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车胎爆炸 B. 高粱酿酒 C. 玻璃破碎 D. 干冰升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分)(2015•武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 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 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和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根据合金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 解:A.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会更易生锈,所以错误.
B.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所以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D.铁合金是由铁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知识,金属防锈、空气组成、硬水软化以及合金,难度较小.
3.(3分)(2015•武汉)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 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C. 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废弃塑料造成白色污染解答;
B、根据低碳的理念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解答.
解答: 解:A、废弃塑料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正确;
B、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能隔绝氧气,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3分)(2015•武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
B、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C、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
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地沟油中含有很多杂质、有毒物质,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可以使用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地沟油的危害、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食品添加剂、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2015•武汉)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 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 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
B、根据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的意义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D、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发生装置.
解答: 解:A、由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
B、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Cu2(OH)2CO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5,故选项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X的化学式是H2O,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发生装置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是有关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注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
6.(3分)(2015•武汉)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可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B错误;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C错误;
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3分)(2015•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④⑤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
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故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8.(3分)(2015•武汉)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 解:由于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FeO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①错误;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固体乙中最多可以有Fe、FeO、CuO、C、Cu五种物质,故②错误;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了硫酸是过量的,则固体乙可能含有铜,不一定是碳,故③错误;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不能判断固体乙中是否有CuO,故④错误;
⑤固体乙呈红色,说明有铁置换出的铜,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故⑤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评: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离子、物质的颜色,如:Cu2+显蓝色,Fe2+显绿色,Fe3+显黄色,Cu显红色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2015•武汉)如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5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得到 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5,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是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1)15;得到;(2)4P+5O22P2O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4分)(2015•武汉)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
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变浑浊 ,推测依据是 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碳酸钠在乙醇中不易溶解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据表格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故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26.5%;
(3)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故生成碳酸钠会出现浑浊现象,故填:溶液变浑浊,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7分)(2015•武汉)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 ,从C到D液体的pH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可能含有 氯化钾 ;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稀硝酸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硝酸银 ,观察现象.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能、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 解: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能、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小;
(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故答为:(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
(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稀硝酸,硝酸银.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鉴别和推断,难度稍大,了解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5分)(2015•武汉)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xH2O(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Ⅰ.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 浓硫酸 ;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 一氧化碳 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B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经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己的计算结果 偏大 (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式表示).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量气装置;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加热后的产物来分析,A是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蒸气、B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C是收集生成的一氧化碳;
(2)根据题意,A中残留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3)根据参加反应的草酸晶体以及生成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1)吸收生成的水蒸气应该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进入注射器;故填:浓硫酸;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
(2)气体部分残留在A中,导致少量的二氧化碳没有被B装置完全吸收,A质量偏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填:偏大;
(3)解:H2C2O4•xH2O(x+1)H2O+CO2↑+CO↑
90+18x 18(x+1)
m a
则:
x=
则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目的信息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要求熟练运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13.(6分)(2015•武汉)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白色的硫酸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无色溶液10g.请计算: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1.42g ;
(2)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题意,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无色溶液10g,得到的无色溶液为硫酸钠溶液,可计算出生成硫酸钠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加入的硫酸铜固体的质量、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解答: 解:(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0g×14.2%=1.42g.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y,
2NaOH+CuSO4=Cu(OH)2↓+Na2SO4
160 98 142
x y 1.42g
x=1.6g
y=0.98g
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98g+10g﹣1.6g=9.38g.
答:(1)1.42g;(2)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9.38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