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课时 自然界的水
第3课时 溶液的形成
第4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5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6课时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7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第8课时 中和反应 溶液的pH
第9课时 盐 化肥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中考化学总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拉瓦锡
78%
21%
0.94%
0.03%
0.03%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白烟
4
5
2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测量氧气的体积时必须用易和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铁、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的反应物。
②测量用的反应物一定要足量,容器必须密封。
③若测量结果氧气的体积小于1/5,应从温度是否降低到室温时才打开止水夹、可燃物用量、装置的密封情况等方面分析。若测量结果大于1/5,可能是瓶内部分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的缘故。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氧气:①供给呼吸,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②支持燃烧,如金属切割、炼钢,宇宙航行等。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食品包装充__________防腐;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用于医疗手术、超导材料。
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如灯泡中充__________以使灯泡耐用;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潜水
医疗急救
氮
稀有气体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有害气体
烟尘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考点4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
种花种草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____色____味___________,
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____,液态或固态时颜色变为________色。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在点燃的条件下,能跟木炭、硫、铁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无
无
气体
不易
大
淡蓝
比较活泼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CO2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①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放出热量
硫
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物质
CO2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4
5
2P2O5
3
2
Fe3O4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某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由于氧气浓度的不同存在差异。
①木炭在纯氧中点燃后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空气中燃烧则发红光。
②硫在纯氧中点燃后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空气中燃烧则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③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只能烧成红热;在纯氧中点燃则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6 氧气的制法
2
2KCl+3O2↑
2
2
K2MnO4+MnO2+O2↑
2H2O+O2↑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集气瓶瓶口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化学反应
质量
化学性质
装置气密性检查
略向下
只稍伸出橡皮塞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棉花
均匀
导管
熄灭酒精灯
第1课时┃ 考点聚焦
沸点
[注意] ①氧气的工业制法是物理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则是化学变化。
②近年来,出现了利用膜分离技术富集空气中氧气的方法。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空气中的成分
C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其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空气中还含有稀有气体、水蒸气等。但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方法点拨]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是混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其他气体,包括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命题角度: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例2 [2012·泸州]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碳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压不变
NaOH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耗尽其中的氧气,使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或其他液体)进入容器内的体积约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从而得出结论。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三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例3 [2012·金华]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 )
A.氮气 B. 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PM2.5
命题角度:空气污染物。
A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空气的成分一般是不变的。但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不断增加,造成了空气的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是两个“二”(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个“一”( 一氧化碳)。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将其列入监测范围。
[解析] 氮气在空气成分中所占的体积最多,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四 氧气的化学性质
例4 [2011·桂林]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 )
A.蜡烛 B.铝
C.磷 D.铁
命题角度:氧气与铝、磷、铁丝、蜡烛的燃烧反应。
A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铝、铁是金属,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固体氧化铝、四氧化三铁;磷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蜡烛含有C、H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水是液体,故A选项正确。
[方法点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许多反应中主要表现为氧化性。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含C、H元素的物质+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五 判断是否是催化剂的实验探究
命题角度:通过实验探究是否是催化剂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①
化学性质
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
等比例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假设]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设计方案] ①取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得出结论] 如果分解温度不同,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通常需要加催化剂。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催化剂,要抓住在反应前后具有的“一变两不变”的特点。“一变”是指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两不变”是指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通常采用对比法来探究有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六 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命题角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要领。
图1-3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例6 图1-3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
第1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着装药品,将试管固定,再给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氧气,收集完毕要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注意两个关键顺序“先检后装”“撤管熄灯”。
[解析] 给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破裂,先用酒精灯预热,然后再对准药品所在位置集中加热。
第2课时┃ 自然界的水
第2课时 自然界的水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 水的电解实验
复燃
氧气
燃烧
氢气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2H2↑+O2↑
2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有时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但它们并未参加反应。
②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不是2∶1,实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应得到的小。可能的原因是: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的大;b.氧气在电极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少部分被消耗了。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水的净化
1.净化方法
(1)沉淀
①静置沉淀:通过不溶性杂质自身的重力使它们从液体中沉降下来,净化程度相对较低。
②吸附沉淀:利用某物质(如________)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
(2)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________与________分离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分离固—液型的混合物。
(3)吸附:常用__________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4)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明矾
固体
液体
活性炭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取水→沉淀→________→________→消毒→配水
[注意] ①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②自来水厂净水时,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过滤
吸附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 硬水和软水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少
多
蒸馏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过滤的基本操作
图2-2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待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盛待过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率。
②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 爱护水资源
1.爱护水资源
①节约用水:如淋浴代替盆浴、使用节水龙头、注意水的二次使用等。
②防止水体污染:如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中的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等。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工业排放的废水
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水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水的电解实验
命题角度:电解水的实验分析。
例1 [2010·上海] (1)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如图2-3所示的水电解器装置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a管中的电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有气泡产生,稍过一段时间玻璃管中的水减少,玻璃管
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
E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Ⅰ.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2)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
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见图2-4),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2-4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d处有淡蓝色
火焰,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水的电解实验可记忆为“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解析] (1)从图上观察,a管中的气体多,应是氢气,b管中的气体少,应是氧气。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比较潮湿,通过足量无水硫酸铜会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点燃氢气生成水,会使盛有冷水的烧杯底部凝结小水珠。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二 水的的净化
命题角度:水的净化方法和步骤。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D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点拨] 一般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吸附
+6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三 硬水的软化和鉴别
命题角度:硬水的软化和鉴别方法。
例3 [2010·长沙]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如果想知道某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
检验。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皂水
煮沸(或蒸馏等)
[解析] 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煮沸、蒸馏等方法。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硬水的软化方法是把水煮沸或蒸馏,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沉淀形式析出,来降低水的硬度。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四 爱护水资源
命题角度:节水的措施。
例4 [2012·北京]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C
[解析] 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会浪费水资源,不利于节约用水;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选C。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爱护水资源,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另一方面就是要节约用水。可从水体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第3课时┃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
第3课时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 溶液
1.概念:指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到___________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一种或几种
另一种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等。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3.组成: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_______。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溶液通常根据溶质名称来命名,若溶剂不是水,还需指出溶剂的名称。例如: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等。
②溶液中未溶解掉的部分不能视为溶质。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乳化作用
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肥皂、洗发水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
考点3 溶解的现象
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热、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溶解时会吸热,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____________溶解时会放热,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等等。
硝酸铵
氢氧化钠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在溶质分散到溶剂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停运动,粒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②物质溶于水后,往往会使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密度等发生变化。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溶液的应用
溶液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可使反应速率变_______;
(2)动、植物对养料的运输、吸收只有在________的环境中才能进行;
(3)医疗上的针剂通常配成溶液以方便使用;
(4)利用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可对物质进行鉴别等;
(5)利用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可清除公路上的冰雪等。
快
溶液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____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再减少
减少
不再溶解
继续溶解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①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对相应的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如某饱和食盐水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②通过降低温度实现由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只是针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的,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气体、熟石灰等)是不可行的。
③对某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或蒸发溶剂,往往会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6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g
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主要是________。
一定温度
100
饱和
质量
温度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7 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__________时,某气体溶解在______体积的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__。
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的性质;②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
101 kPa
饱和
体积
越小
越大
1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8 溶解度曲线
1.概念:指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
2.含义:①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的饱和溶液;②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3.应用:①查找某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②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③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
温度
溶解度
第3课时┃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溶液的形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形成溶液的基本条件的掌握情况。
例1 [2012·无锡]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蔗糖 B.氯化钠
C.面粉 D.高锰酸钾
[解析] 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其他几种物质均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C
第3课时┃ 归类示例
变式题 [2011·兰州]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方法点拨] 物质混合能否形成溶液主要是看该物质的溶解性。因此,要注意掌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情况。
B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由碘和酒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