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探索命题策略把握解题技巧专题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专题四
探索命题策略把握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总复习
1.表述型选择题(又称肯定型选择题或知识型选择题)
(1)特点:本题型的四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历史范围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解题技巧:此类题型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单选形式,可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直接选择﹑排除法﹑综合分析法等。
2.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或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题干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
(2)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3)例题展示
关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局面仍未结束
B.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D.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
【解析】选A。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故A叙述错误。
3.材料型选择题
(1)特点:材料大多在课本中没有完全直接呈现,但不排除部分显性或隐性蕴含于所学知识中。
(2)解题技巧: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找准切入点,联系所学知识及相关历史知识,分析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4.因果型选择题
(1)特点: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
(2)解题技巧: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注意区别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等不同概念。
(3)例题展示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蔡伦是东汉宦官,他最大的贡献是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低廉、质量提高、携带方便,从此纸得到了普遍使用。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故蔡伦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5.最佳选择题
(1)特点:题干与备选项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各备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的不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解题技巧:对题干进行正确的分析,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一般采用选优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6.比较型选择题
(1)特点:此类题型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2)解题技巧: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3)例题展示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是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
7.情境选择题
(1)特点:大多是从现实的角度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什么事情能够在此时发生,什么现象能够在此地出现。
(2)解题技巧:抓住时间限制,抓住区域限制,抓住关键解题信息,不管情境材料多少,抓住核心句,即问题项。
8.组合型选择题
(1)特点:此类选择题实质是多项选择题在形式上的变化。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
(2)解题技巧:一般采用选基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用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3)例题展示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法令,以下属于这一时期颁布的是( )
①穿中山装 ②行握手礼
③废止缠足 ④剪辫子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落后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
9.图片型选择题
(1)特点:直观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历史的本质。
(2)解题技巧: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资料,然后与所学知识链接,正确判断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
10.排序型选择题
(1)特点:把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
(2)解题技巧:采取首尾两端法,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
(3)例题展示
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和“科学” ②“自强”与“求富”
③“民族”“民权”“民生” ④变法图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排序能力。①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②是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的口号,③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目的。故C排列顺序正确。
11.图表型选择题
(1)特点:材料新、情境新、信息量大、可考查问题和角度多。
(2)解题技巧: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或关键词,明确题干的设问要求,从设问角度出发解读图表和信息判断,分析其所描述史实的原因和结果,联系选项和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12.概念型选择题
(1)特点: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2)解题技巧: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3)例题展示
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再完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3.专题型选择题
(1)特点:一般是以某背景材料作为命题切入点,其中每道题都与背景材料有一定关系,但又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
(2)解题技巧:分析背景材料的特点,综合材料能够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题干限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前面出现的各种解题方法灵活运用于此类题目的解答中。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归纳
1.材料解析题归纳
【解答材料解析题三步骤】
(1)读——解题的基础
①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②第二遍审读问题,带着问题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a.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问题。因为所问问题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阅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b.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2)找——解题的关键
①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②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涉及的哪课、哪一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课本知识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题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③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答——解题的落脚点
①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均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②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所学知识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
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没有摆脱封建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2.活动与探究题分类归纳
【活动与探究题命制策略】
(1)命题原则及特点
探究类试题是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分析、整合、探讨,来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①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从学生熟悉的重大时事热点出发命制试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从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注重综合性和开放性:这一题型中考查的内容有很强的综合性,打破了传统题型的固定模式,呈现出不同题型的互融性、灵活性、多样性,在一道探究性试题中几种题型可以互相结合,如把材料分析与填空题结合、材料与列举题结合、图文材料与活动题结合等。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有话可说,答案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有创新见解。
(2)解题要领
①审清题目,领会题意: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题意,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来确定问题的指向和具体要求答题,避免“似是而非”“答非所问”的现象。
②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尽管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必须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答案基本上来自课本,解题切忌脱离课本知识的盲目判断,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把握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精选练习的训练,学会寻找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创造性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不变应万变。
③发散思维,史论结合: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对于开放性问题,要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感想和启示要有史实依托,有感而发,不能空谈。发散思维必须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的观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④规范答题,力求完整:准确、规范答题,做到书写整洁、语言流畅、要点清晰、合乎逻辑。同时还要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增加得分的概率,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见解阐述和历史小论文的解答,应注意做到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文字简明,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