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句子的复习
【复习要点】
一、句子及类型。
二、标点符号。
三、扩句和缩句。
四、修改病句。
五、修辞手法。
六、理解句意、避免歧义、排列句序
七、句式变换。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2016-5-9
句子的基础知识
1、句子的概念。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即,句子的主谓宾语。
例如: 小明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2016-5-9
2、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或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2016-5-9
【知识要点二】:标点符号
句号—— (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 ! )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016-5-9
逗号——( ,)
句子内部成分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顿号—— ( 、)
1、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 ;)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①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②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③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
2016-5-9
考点: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
引号——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
2016-5-9
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2016-5-9
省略号——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
4.用于语义的省略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16-5-9
①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
②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 )
加标点:
1.我有一本 新华字典 它是我学习语文的好工具
2.那里开着许多鲜花 有火红的桃花 雪白的梨花 娇艳的海棠花
3.在学校里 要尊敬老师 关心同学 在社会上 要尊老爱幼 助人为乐 在家里要尊敬父母 爱护弟妹
4.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它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休斯敦火箭队打败了 达拉斯小牛队得了冠军
休斯敦火箭队队打败了达拉斯小牛队 得了冠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5-9
破折号的用法。(解释说明)(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哗——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清洁工阿姨在扫马路。
3.四十秒钟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
4.联合国在它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
物——由十二亿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5.“今天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北京?”张丽对刚进门的李红说。
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解释说明
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表示声音的延长
解释说明
2016-5-9
1、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 ( )
2、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 ( )
3、张指导员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
省略号的用法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②、表示语音的停顿; ③、表示话没说完
①
③
②
2016-5-9
引号的作用有: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否定或讽刺 C、表示特定称谓或强调指出。
(1)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
(2)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 )
(3)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C
A
B
2016-5-9
扩句和缩句
扩句——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例1、 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写句子)
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例2、 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解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怎么样打破的沉寂?
2016-5-9
例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
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解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例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解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2016-5-9
扩句
1、微风吹拂着柳丝。
温暖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柔软的柳枝。
2、月亮升起来。
一轮皎洁的月亮冉冉地从树梢上上升起来了。
3、雨花石像翡翠。
晶莹的雨花石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一批外国游客终于登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长城。
2016-5-9
5、屋里走出老人。
从黑暗的屋里缓缓走出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
6、湖面上飘着雾。
平静的湖面上隐隐约约地飘着薄薄的晨雾。
7、时间溜走了。
我们的时间在谈笑间悄悄地溜走了。
8、小女孩卖火柴。
可怜的小女孩在风雪扑面的除夕夜艰难地卖火柴。
9、小鸟唱歌。
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唱着婉转的歌。
2016-5-9
缩写句子。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大家接待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围裙里兜着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我们追寻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焰火构成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往事多。
2016-5-9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们要探索奥秘。
7、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这是铁路干线。
8、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这是礼物。
9、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气象台发布消息。
10、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2016-5-9
句式变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典型例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2016-5-9
三、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典型例题←●
例:他是一个好人。(变反问句和感叹句)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典型例题←●
例: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2016-5-9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016-5-9
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老师告诉小明,让他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2016-5-9
病句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①成份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重复罗嗦;
④语序颠倒;
⑤前后矛盾;
⑥用词不当;
⑦指代不明;
⑧分类不当;
⑨不合事理;
⑩表意不明。
2016-5-9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号召。
2、升旗仪式上,我们恭敬地瞻仰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升旗仪式上,我们恭敬地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3、他络绎不绝地对我谈起了有趣的往事。
他滔滔不绝地对我谈起了有趣的往事。
4、我把两件新旧运动衣送给了灾区人民。
我把新旧两件运动衣送给了灾区人民。
基本方法:找病因 → 修改病句(改动要少,保留原意)→ 检查是否正确
成分残缺
用词不当
词序不对
搭配不当
2016-5-9
5、快艇在风平浪静的东钱湖上乘风破浪前进。
快艇在的东钱湖上乘风破浪前进。
6、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7、陈涛和丁力来我家借书,我借了本书给他。
陈涛和丁力来我家借书,我借了几本书给他们。
8、乡间的小路上有许多家禽:鸡、鸭、鹅、狗。
乡间的小路上有许多家禽:鸡、鸭、鹅。
9、教室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只有李平还在做作业。
教室里已经没有其他同学了,只有李平还在做作业。
前后矛盾
搭配不当
分类不当
指代不明
不合事理
2016-5-9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2016-5-9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2016-5-9
●→典型例题←●
1、共产党像太阳。( )
解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
3、齐白石画的虾好像真的一样。( )
4、她眼睛红红的,好像刚哭过。( )
不是比喻句
比喻、拟人
比喻
不是比喻句
2016-5-9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
排比
夸张
设问、拟人
反问
2016-5-9
1、方志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还坚持学习。( )
2、我想,翻身农奴索朗阿爸,不正是一颗亮闪闪的夜明星吗?( )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
4、姓陶的不见桃结果,姓李的不见梨花开,姓罗的不见锣鼓响。( )
5、你以为石榴真是盛酒的金壶吗?它会笑的。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不住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难道你在别的地方还见过吗? ( )
对偶
反问
夸张
排比
设问、拟人、反问
2016-5-9
判断下面各句是否是夸张句。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不是
不是
是
是
是
2016-5-9
照样子,写句子。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温暖的阳光下,花朵们都张开了美丽的笑脸。
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山峰像锋利的宝剑,直直地耸立在蓝天下。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桂花开处,百里飘香。
2016-5-9
仿写句子
例句: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仿句:
钱可以买到(棉衣),但不一定能买到(温暖)。
钱可以买到(良药),但不一定能买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不一定能买到(时间)。
例句:书是明灯,能照亮道路;
仿句:
书是阳光,能温暖心灵;
书是甘泉,能滋润情感。
2016-5-9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田野。
仿句:人们都爱春日,爱她的莺歌燕舞,爱她的万紫千红,爱她的微风细雨。
例: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仿句:多姿多彩的植物界给我们许多启示:玫瑰可以留香,是在告诉我们要帮助他人;落红能化春泥,是在告诉我们要无私奉献。
2016-5-9
排列句序
一、解题步骤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