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5.08M    155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专题归类总复习ppt课件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六)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七) 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十一)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
专题(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专题(一)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专题(一)┃ 知识网络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一、原始居民生活状况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二、古代政权演进和阶段特征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三、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专题(一)┃ 要点整合
四、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五、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六、古代重要的盛世局面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七、古代重大经济政策与调整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八、经济重心的南移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1.三国两晋南北朝
2.唐朝时期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3.两宋时期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宏观概括为:一个集中、两大矛盾、三大趋势和四个特征。
(1)一个集中:国家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2)两对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3)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四大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不断强化、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2. 实行仁政、重视民生、重用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广大人民生活仍然贫困。注意古代的重农政策与今天的“三农”政策是有本质区别的。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4.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开始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在整个流通领域的地位提高。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秦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业关系的变化: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才逐渐与生产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等。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5.通过分析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一、古代民族关系特征
1.秦汉时期: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解决匈奴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
4.两宋时期: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是主流。
5.元明清时期: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三、古代的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2)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委奴国派使臣来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唐朝
(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专题(二)┃ 要点整合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时: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专题(二)┃ 要点整合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1.认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冲突是暂时的。认识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只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不能用侵略的说法。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结果;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和豁达的性格。
3.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民族斗争,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
专题(二) ┃ 专题感悟
4.唐朝是继汉朝以后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高潮。它既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的结果,又促进了唐朝经济的高度繁荣。唐朝的开放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对其他文明的精华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促进了“唐朝文化圈”的形成和繁荣。
5.明清时期两种不同政策的对外关系,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后者使中国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中逐渐落伍了。今天我们应具有开放的心态。
专题(二) ┃ 专题感悟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三)┃ 知识网络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一、百家争鸣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二、四大发明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三、医学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四、数学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五、农学、地理学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六、主要工程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七、文学
1.唐诗
专题(三)┃ 要点整合
2.宋词、元曲
专题(三)┃ 要点整合
3.明清小说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八、先秦书法艺术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九、史学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十、著名雕刻艺术
1.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在“百家争鸣”中,除儒家外,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认识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2.复习科技成就,可以从朝代、发明者或科学家、科技成就、历史地位或影响角度,自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简表》;也可以用连线法记忆人物与科技成就;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材料,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3.复习诗歌,建议比较李白与杜甫创作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感受他们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感,增强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4.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在编写体裁和特点上的不同;了解《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感受前人成功的艰辛,学习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
5.复习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要认识随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在科技领域,涌现出一批科学家和科学巨著,呈现出近代科学研究的一些新特点;在文学领域,小说取代诗、词而成为文学的主流,特别是《红楼梦》等四大文学名著,把我国古典小说推上顶峰。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6.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各民族间的融合与频繁的交往,有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四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续创造了条件。五是各个时期科学家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等。
7.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1)重社会人文,轻自然探求和分析。(2)重经验总结(实用技术),轻理论概括和抽象。(3)重服务农业,轻服务工业。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四)┃ 知识网络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一、 近代列强的五次侵略(华)战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注意] 上述战争中:①由英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由日本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③由法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④攻占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⑤中国失败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落后。⑥中国胜利的战争有:抗日战争。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支持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二、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专题(四)┃ 要点整合
[注意] 上述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有如下突出特征: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特点。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1)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专题(四)┃ 要点整合
4.制造大屠杀:(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5.使用毒气战、细菌战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四、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专题(四)┃ 要点整合
[注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我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五、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在太仓地区,活捉敌军副领队;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军采取了“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临危不惧,率舰直冲敌舰,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牺牲。
5.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在廊坊、杨村抗击八国联军。
6.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中国守军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众志成城,全民抗战等。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其中近代前期的抗争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技术落后和领导人失误,而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3.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四个趋势
(1)从战争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
(2)从战争范围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3)从侵略方式来看,经历了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以华制华”的变化。
(4)从侵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利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灾难越来越深重。
4.列强侵华的影响
(1)破坏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2)建设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冲击了旧制度和旧观念;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列强侵华的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2)坚船利炮救不了中国,只有推翻封建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3)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动力。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7.通过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理解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争取独立和平的民族。认识近代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五)┃ 知识网络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主要历程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1840年至1949年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探索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二、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三、教育近代化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专题(五)┃ 要点整合
近代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发展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五、新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实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向迈进。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六、新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七、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1.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和突出的新与旧、中与西、进步与保守、现代性和传统性等因素的混杂并存与对立。
(1)政治领域: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动融入世界。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古老的政治体制不可避免地发生动摇,而这种动摇最早是从民族危机开始的。西方的侵略引发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农民阶层掀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尽管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没有实质影响,但它们是民族危机和反侵略的真实写照。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士大夫阶层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仍反应迟缓,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才真正认识到中西文明的差距,掀起了洋务运动,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后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民主的要求,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因此,近代中国人的两个政治追求就表现为“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
(2)经济领域: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和工厂制度带来了超强的生产能力,英国急于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古老富庶的东方古国就这样被西方工业国家用武力打开了大门,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里。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洋货充斥中国,千年不变的小农经济终于发生了松动。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在痛苦的呻吟声中,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这种变动体现在: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并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人口流动加快等。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先进仁人志士追求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历程。这一过程的兴起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相互伴随、相互促进。但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在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下进行的,因此近代化起步艰难。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3.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派“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始,经维新派发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孙中山领导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急速深入的历史特征,即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追求政治体制和思想解放。这是一个持续的、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过程。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4.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5.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计划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历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此后,中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6.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等。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六)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六)┃ 知识网络
专题(六)┃ 要点整合
一、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分期
专题(六)┃ 要点整合
二、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专题(六)┃ 要点整合
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农村三大变革
1.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2.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题(六)┃ 要点整合
四、党的主要会议
专题(六)┃ 要点整合
1.90年的历史,90年的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充分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党员。
专题(六) ┃ 专题感悟
专题(七)┃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七) 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七)┃ 知识网络
专题(七)┃ 要点整合
一、七年“过渡”
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巩固了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专题(七)┃ 要点整合
二、20年“曲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规律、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2.1966—1976年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三、30年的凯歌
1.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专题(七)┃ 要点整合
2.改革开放的探索
(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进“新时代”
(1)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1.从历程上看: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与失误→调整→改革开放。
2.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政治民主化→阶级斗争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3.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
专题(七) ┃ 专题感悟
4.关注“三农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