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戊戌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历年都是广东各地中考考查的重点,分值比较多,各种题型均有体现。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每年中考,我们同样应该抓住“近代化”这个关键词,为了实现近代化,各个阶层都进行着努力的探索。近代化始终都是历史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归纳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一、洋务运动
1.前期:在________的口号下,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等军用工业。
2.后期:在________的口号下,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官局等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和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自强” 2.“求富”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影响
在社会上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894年成立了兴中会。
(2)1905年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阐述“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3)领导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二、思想启蒙三、1.(2)民族、民权、民生
(4)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又叫“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新文化运动
1.陈独秀创办________,掀起新文化运动,并提出____________的口号。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________代替________。
3.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________________,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新青年》 “文学革命” 2.白话文 文言文3.追求民主与科学
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
C.张之洞创办的近代企业
D.表明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本题虽然是一道图文综合题,但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知道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这一史实,此题可解。答案选A。
答案:A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近代化的探索。学生要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比较熟悉。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学习技术相对应的是洋务运动,学习制度相对应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思想相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依据题意,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始于戊戌变法。故答案选B。
答案:B
(2011年佛山)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 )
A.开办福州船政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创办开平矿务局 D.建立大生纱厂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把李鸿章看成是卖国贼,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和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同时,李鸿章又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四个选项中,A“开办福州船政局”的是洋务派代表左宗棠;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的是康熙帝;C“创办开平矿务局”的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D建立大生纱厂的是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由此可选择答案C。
答案:C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
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①、③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选择D。
答案:D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戊戌变法。首先抓住关键词“19世纪末”,将A、D先排除,然后再抓住“康有为、梁启超”这两个人名,很容易得出答案是B。
答案:B
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这场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A、B、D选项都是正确的。而C选项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故答案选C。
答案:C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为“自强”、“求富”而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湖北织布局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这些工业、企业创办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好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题干中的重要信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是洋务运动的时间。“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选择答案B。
答案:B
一、选择题
1.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解析:《时务报》为戊戌变法时期的刊物,《民报》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刊物,《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这些刊物都是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见证。
答案:B
2.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主张中最能体现关注民生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解析:自古以来,耕者有其田是农民的愿望,平均地权正好反映了广大百姓的这一需求。
答案:D
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的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应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C
4.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孙中山并没有亲自发动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同盟会的成员发动的。
答案:B
5.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致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A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解析: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B
7.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8.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李鸿章 D.胡适
B
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1)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
(4)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