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河北省2008年化学中考
试卷评析
(一)为了保证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卷面形式、试题的难度、试题顺序编排等基本保持相对稳定。
一、河北中考化学 命题特点分析
试题数量
属于化学部分或以化学知识为主的试题共22个小题,选择题14个,非选择题中的27、28、29、30、31、36、37、38 题。无论内容还是分数都和物理基本持平。
(二)精心选取命题内容
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用的化学知识”作为考查重点。
08中考都考了哪些知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合价、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原理、对溶液的认识(S、ω及乳化现象等)、化学与生活、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pH)、资源问题(包括空气、水、能源、金属及矿物)、污染问题(水、空气、土壤)、燃烧与灭火、水的净化及电解、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炼制、能量转变等。
(三)由于卷面限制,命题时尽可能体现“一题多点”,具有鲜明的河北特色
例如: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酸的性质)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pH)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化合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溶液)
(四)注重能力水平考查,将应用层面作为问题的切入点, 紧密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STS教育的重要性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和水 B.汽油和水
C.蔗糖和水 D.食用油和洗涤剂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牛奶补充蛋白质
B.用霉变的大豆制作豆腐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食用含钙食品预防骨质疏松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
的重要工具。图1是元素周
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
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内有20个质子
B.该元素离子的核外有20个电子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40.08g
8.图3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1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自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五)强化过程教育和学法指导,增加科学探究要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命题时,给出学生熟悉或陌生的信息,要求他们在不同的能力层次上加以应用。
36.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 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 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 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 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
37.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19所示。为了验证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
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药
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适量的稀盐酸,然后 ,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
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
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作出猜想】他的猜想是 。
【设计实验】实验一: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将 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拓展探究】(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
(六)更加重视实验能力考查
例如: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子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
6.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
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28.图13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
请回答:(1)电解水时,
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a为 ;
(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
方法是 。
29.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 (填物质类别)。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 。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蒸发皿
(七)重新启用传统、经典的推断题型 近两年的命题出现旧题型回归,意在加大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八)基本概念的考查特点
新课标淡化概念,其原因是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不能将概念强调过死,但是那些忽略或不重视概念的做法是极端的、不可取的。必须明确的是,概念是人类认知一切事物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各种化学知识的基础。课改后所命制的试题中,重要概念的考查方式是将其融于对试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推理之中。
例如:10.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问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九)化学计算的命题特点
课改后,由于强调“淡化计算”,所以,除最后的压轴题外,计算题出现几率很小,即便出现也很简单。
例如:27.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祥云”火炬,内装燃料是液态丙烷。常温下,丙烷气体通过 的方法变为液态,灌装在火炬内。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yCO2+zH2O,则x值
为 。已知丙烷的热值为5.04×107J·kg一1,完全燃烧0.05kg丙烷,放出的热量是 J。
近几年来,河北及其他省市的中考化学压轴计算题的特点是运用图像或图表信息将溶质的质量分数和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联系在一起,意在考查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38.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0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
的质量为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
(十)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题目相对较少(近几年来,社会上重大违法乱纪事件和事故频繁出现,凸现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例,“三鹿”奶粉、毒饺子、“山西煤矿非法开采或监管不利等)
例如:9.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A.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C.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
D.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十一)重视资源问题的考查
例如:
12.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①煤 ②核燃料 ③生物质能 ④石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北京奥运会用到多种材料。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 (填序号)。
①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 ②使用纯羊毛和聚酯纤维制作“福娃,,
③使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④使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 (答出两条即可)。
(十二)理综试题的命制
理综命题已成强弩之末,基本采用“拼盘式”,究其原因,是由于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的交叉点较少,真实情景很少,选材面太窄,试题中以化学知识为主导的约占四分之三。
1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自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成水时体积不变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14.对图4所示实验产生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甲: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是由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B.乙: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幅不断减小
C.丙: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丁: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是由于球下方受到的压强增大
二、2008年中考 化学的知识点分布
(一)试题数量及所占分数
属于化学部分的试题共22个小题,选择题14个小题共28分,27、28题各3分,29题4分,30题3分,31题4分,36、37、38 题各5分,共60分。
(二)试题考查知识的材源分布
考查内容在新教材中的分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8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4、29、36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28、29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4、10、13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14、29、31、38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5、11、37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9、12、27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30
第九单元 溶液2、7、38
第十单元 酸和碱5、6、7、37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31、37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3、9、30
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与化学事实
化学与社会
化学应用
化学规律及其应用
化学与社会生活
章节间的融合
第二部分:
复习方略
1.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作为依据,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复习时要有所侧重,要研究近年来河北中考试题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北中考偏爱的的重点、难点、热点、题型等进行认真研究,使复习更具针对性。
一、整体策略
预测09中考重点将 倾向于下列知识:
第一、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空气成分的验证或探究、氧气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原理【现象、结论,制备(发生)、收集】。第三单元:水的净化(方法及层次)、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及问题分析)、海水的淡化、硬水的鉴别及软化、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第四单元:分子(性质)、原子(结构及和元素性质、分类、化合价的关系)、离子(符号)、化合价、Ar、Mr、化学式的书写及利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对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物质的分类等。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三个守恒)、化学方程式以及相关计算等。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碳的几种单质的用途及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等。第七单元: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及煤、石油相关的能源问题(情感主线: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再生等)以及能量(化学能、电能、内能、机械能等)转变。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对铁等金属锈蚀原因的探究、常见的金属及矿物(合金、生铁和钢的区别、钛合金与人体骨骼的相容性、铝在空气中不易锈蚀的原因)。
第九单元:对溶液的认识(溶液的形成、组成及饱和与不饱和溶液、ω计算,S及S曲线的理解,以及乳化现象等)。第十、十一单元:常见的酸(稀硫酸和盐酸及醋酸)、碱(烧碱和熟石灰及氨水)的性质、常见的盐(CO32-的鉴别)和化肥(常用化肥的鉴别)、溶液的pH对环境物质的影响(酸雨的危害、改良酸性土壤、碱性溶液对丝毛、头发的腐蚀等)。第十二单元:人类必须的六大营养素、常见的因缺少某种元素而导致的疾病、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合成材料、鉴别丝毛、棉及合成纤维的简单方法。
关注命题中可能出现的 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1、人类生存环境:
(1)空气污染:①有害气体污染:CO、SO2 、NO2、等;②粉尘(所有粉尘)。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排放量过多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此外还有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效应更强的气体,但因其排放量小,未被列入主要气体。
(3)酸雨的形成:S+O2==SO2,
SO2+H2O===H2SO3;2SO2+O2==2SO3,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4)臭氧空洞: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排放了较多的氟氯烃(氟利昂)、氮氧化合物。
2、爆炸的种类:
物理变化:如啤酒瓶的爆炸、高压锅的爆炸;
化学变化:如火药、炸药的爆炸;
核反应: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3、验证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为什么用磷而不用硫、碳、铁等物质
做成此实验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要求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里燃烧,二要求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4、关于催化剂
(1)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可以参加反应,但最终退出;
(4)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条件。
5、物质溶于水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
(1)物理变化:多数物质溶于水后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如蔗糖、食盐溶于水;(2)化学变化:少数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3)两种变化同时明显存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中存在着极少数的碳酸分子,大多数的二氧化碳分子。
6、加热“△”与点燃的区别
许多化学反应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反应过程中吸热,停止加热,反应即停止。而点燃是指当可燃物点燃后,不需再加热即可持续燃烧并放出热量。
7、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为什么不能加入氯化钠
因为 (H2O==H++OH-)纯水中只存在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很差,电解速度极慢,为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故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但不能加入氯化钠,原因是:NaCl+H2O==NaOH+H2↑+Cl2↑ 即生成的不是氧气而是氯气。
8、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为什么?
9、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的导电性却很好,为什么?
10、钾钠镁等活泼金属一旦着火后,为什么不能用二氧化碳熄灭?
因为这些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2Mg+CO2===2MgO+C
1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硫酸钙微溶)?
12、在洗气时,除水用浓硫酸,鉴别水用白色的硫酸铜;除二氧化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为什么?
13、除去CO2 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HCl,问什么要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而不能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14、常见金属表面生成的“锈”是什么物质?
重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边角概念的复习
例如:适量、足量、过量的区别,
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完全反应)的区别,
现象与结论的区别,
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区别,
电解、水解、溶解、潮解、分解的区别,
称量、量取的区别。
催化、风化、净化、碳化、焦化、软化、钝化、酸化、熔化、液化、汽化、板结硬化等,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2.注重应用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注重化学知识与STS的联系。
课改已经多年,中考已不再是靠记忆、大量题海、重复式练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是以重点知识为载体的对多种能力、方法及价值观的综合测试。因此,无论平时的上课还是复习,都必须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3.精讲精练
精选具有河北中考特点的典型试题进行精讲精练,重在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下功夫,并在练习过程中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审题能力:情景分析、概念理解、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处理、装置原理等。
(2)文字表达能力:语句通顺、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3)化学用语的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及化学方程式等。
(4)实验探究能力:关注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要素及实验的目的,注意现象与结论、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区别。中考实验类型分为应用型、创新型、探究型、综合型、归纳型 ,要分类进行练习。
(5)提醒学生注意试卷内容的连续、有序性,前后呼应。
4、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复习时间,让学生自己针对某一知识进行联想、感悟,或与周边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深化理解。
例如,看到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你会连想道什么?针对某家庭的厨房里发生爆炸这一事件,你会想到什么?通过对原子分子的理解进而感悟出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看到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后,联想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种类等,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化合价、元素类别等。
二、复习方法
(一)复习时间安排
(二)复习的目标层次
(三)复习方法建议
(四)复习注意的问题
(一)复习时间安排
1、基础复习:3月下旬到4月底
2、综合复习:5月初到6月5日左右
3、查漏补缺:6月5日到6月15日
(二)复习的目标层次
1、复习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1)认知性学习目标
(2)技能性学习目标
(3)体验性学习目标
每个目标的水平又分为三个层次,知道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可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第一层次(最低层次)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体验、感受
第二层次(中等层次)
认知、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初步学习、认识、意识、体会、关注、遵守
第三层次:(最高层次)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初步学会、
初步形成、梳理、保持、发展、增强
2、课程标准强调的内容
(1)化学实验(探究试验、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的评价、简单实验的设计)
(2)化学的学习方法
(3)化学与生活(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水的净化、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社会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3、课标淡化的内容
(1)基本概念的定义
(2)氢气性质、制法
(3)酸碱盐的通性
(4)Cl- SO42-检验
(5)化学计算
注意:“淡化”只能说明不作为考查重点,但并不是被列为不考内容。
(三)复习方法建议
1、基础阶段
(1)基础阶段复习:
A、从应用的角度再现知识体系
B、编织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C、注重训练学生解题思路
(2)复习内容和形式
复习形式:
建议按知识体系进行复习
※知识技能
※物质性质
※实验探究
知识技能:
第一单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