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1.98M    55张
  • 时间:  2016-04

化学总复习中考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化学总复习中考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总复习中考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总复习中考ppt课件免费下载化学总复习中考ppt课件免费下载
中考化学复习交流
中考化学总复习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从江县
榕江县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在于集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为一体,知识结构严谨,知识层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做好复习工作是分不开的,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一、复习与效果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除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教师传授知识的艺术效果外,教师复习措施得当,方法合理,目的明确等却是十分关键的。复习与不复习,复习力度是否到位等,教学效果的差异是很大的。
如:比较今、去年我所任课班级的成绩结果可以看出:
2011-12年度和2012-13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效果检测(期末统考)
2011-12年度和2012-13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效果检测
二、复习策略
(一)复习宗旨
面向多数学生,考虑个别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使整体成绩迈向一个台阶。综观近年来(如2012年)黔东南及我省其它州、市中考命题结果,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基准,立足于教材,体现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结合,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命题难度系数一般在0.64—0.69之间,即以容易题、中档题为主,稍难题所占比例较少,题量易:中:难的比为7:2:1。这充分体现了中考命题中“关注双基”的原则。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更多的注重对“双基”的提升。
(二)复习目标
化学复习要注重目标明确,把准方向。一个内容的复习,首先要确定目标内容,重点掌握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知识掌握达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心中有数,什么问题必须讲,重点讲,什么问题简单讲,甚至不讲,教师心里要有底线。如:有关“溶液的稀释与浓缩”问题,建议只讲清“加水稀释、蒸发溶剂、加溶质”等方面的计算,其它的计算可避开不谈。因为那些内容即使讲了,学生也难听懂。再如:“原子和离子”的问题,关于二者的表示符号、区别、结构特征等必须讲,至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可字词不提。
总之,复习一个内容就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知识板块分析
(四)复习设计
1.常规系统复习(第一阶段)
常规系统复习是对整体知识按教材顺序进行侧重复习。它是以专题内容为主线,按照“讲—练—测”的模式进行复习。这是多数教师常采取的复习方式。第一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阶段,它不仅是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完整地梳理,同时也弥补了新课教学中出现的漏洞。因此复习所需时间较长(约48课时)。复习过程中建议如下:
(1)强化基础
复习时,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紧扣目标,抓住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在这一阶段(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应围绕课本,逐章梳理,做到系统细致的把握教材内容,并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照其中所列出的考点对能力的要求,逐一检查掌握程度。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应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一些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牢记一些物质的俗称、重要的物质性质;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运用方面的内容。同时对薄弱环节还要进行“补缺补漏”,并通过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注重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题比较符合本学科特点,所以这类题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是比较热门的题型。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会涉及到全书各部分内容,但常见的内容包括:气体的制备、空气的成分、催化剂、水的组成、合金的成分、微粒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锈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酸碱盐之间的关系等。
科学探究虽然包括八个要素(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但在命题上一般选取几部分要素进行考查,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①考查提出猜想的能力。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要求在提出猜想时要做到大胆且合理。②考查利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实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法等。(今年的州模拟2第14题,2009年中考第16题)
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向盛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此实验现象,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有位同学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与他协作补充完整:
①溶液中一定含有 ;
②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和Na2CO3;
③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和Ca(OH)2;
④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和Ca(OH)2;
(2)上述四种情况中,第 情况是一定不会存在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溶液成分,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③考查实验分析与评价能力,主要从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实验误差以及环境、能源等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评价,创新改进实验方案,完善实验结论方面的考查。
(3)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
化学实验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实验对化学学科来说十分重要,复习时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能进行药品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4)学会整理
复习阶段学生都做了大量练习,多次进行模拟考试,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分析每次模拟考试失误的原因,查找遗漏点,对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和知识上的漏洞要进行补救。特别要强调书写和语言表达,“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是学生的通病。本阶段的复习既是打基础,也是纠正错误的最佳时机。
(5) 回归课本
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回归课本。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考题中有相当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而成的。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等常用作编题的材料。建议教师要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对课本实验也要仔细研究,中考试题中的实验题往往是来源于课本的,但又要比课本更深人,这就要求学生在看课本实验的时候不仅仅是局限于书上的原题,而是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这些实验装置的深层次的用法。书本上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围绕长期中考变化出的考点进行复习(第二阶段)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①分子、原子、离子知识
该部分内容重点要求学生注意对它们的特性、表示方法、结构特点等知识的掌握。(如09年中考第6题,11年中考第6、10、11题,13年州一模、二模第9题)
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 )
②催化剂
该部分内容重点要求学生对催化剂的特性(一改变、二不变)的理解。(12年州模第6 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2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乙的质量为0克
③核外电子排布
该部分内容重点要求学生对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了解。(11年中考第10题 )
④元素周期表
该部分内容属初中阶段的阅读内容,是初、高中的过度内容,中考偶尔出现,因此要求学生结合原子的有关知识作适当的了解。(12年州模第10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从表中查得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从周期表中,可以判断出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填编号)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3)最外层电子数也称价电子数,对非金属元素可确定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①画出17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②17号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与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⑤混合物的离分、提纯
该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如包含了物质的性质、溶解性、实验操作等内容。故历年中考频频出现。(11年中考第8题,13年州二模第6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区分、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⑥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阶段唯一的一条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必须遵循的规律,而化学反应又是化学学科根本性的知识,因此不得不引起重视。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这条定律。
定律涉及的内容很广,考点很多。如可用定律知识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所含的元素、求算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同时也可用定律知识来解析有关化学现象等。(09年中考第6、12(2)题,11年中考第7题,13年州一模第5题、二模第3题以及一些计算题)
黑火药是我国早在1000多年前的发明之一,点燃黑火药会发生爆炸,爆炸时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2KNO3 + 3C + S K2 S+ N2↑+ 3X↑,关于X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钾、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氧元素
C.可能含有硫、氧元素 D.可能含有氮、氧元素
点燃
⑦溶解度
溶解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利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求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以及利用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特征解决有关问题等。(09年中考第5题,13年州一模第11题、二模第10题)
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溶液
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
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 。
(3)t1℃时,若将50g的甲物质放入
100g 水
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为 。
(4)若将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
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⑧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主要要求学生记住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溶液与酸、碱性溶液作用的现象以及它们在某些中和反应中的作用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自制一些酸碱指示剂,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09年中考第9题,13年州一模第13题、二模第5、6题)
许多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含有色素。现用下列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汁液,与稀酸、稀碱和水 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其中能替代紫色石蕊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⑨金属活动顺序表
该部分内容重点要求学生会利用实验判断有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相关的运用。(09年中考第,7题,11年中考第6题,13年州一模第10题、二模第4、7、12题)
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_________。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________(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银,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________ 。
⑩综合图示运用
该部分内容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13年州二模第8题)
例: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碳酸钠溶液的PH、以及碳酸钠溶解度(S),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2)化学用语
①元素符号
重点是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②化学式
重点是化学式的书写及其表示的意义。
③化学方程式
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化学实验
①仪器名称及其主要用途
②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
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复习主线: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制取步骤-气体收集-验满方法-检验方法-注意的问题
例: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一、制取原理
二、制取装置
(1)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制O2
.固—夜不需加热型
——制O2、CO2、H2等
(2)收集装置
三、收集方法
1.排水法 (难溶或不易容于水)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2.排空气法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四、制取过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五、验满方法
排水法—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满。
排空气法
六、检验方法
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氢气——将气体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再将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有水珠,证明是氧气。
七、注意问题
④离子鉴别(CO32-、SO42-、Cl-、

Cu2+、Fe3+、NH4+)
(4)计算
①根据化学式计算
复习时,要求学生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数目比;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其运用等。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复习时,要求学生在学会求算基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更应该强化一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的计算。特别是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的确定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13年州一模第11题、州二模第8、10题)
③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复习时,不能过高要求,我认为学生只要能按照要求的解题格式和五个步骤完成解题,达到今年(2013年)州一模、州二模的计算要求便可以了,要求过高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鸡蛋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蛋壳样品并研碎放入烧杯中,称取烧杯和样品的总质量为60克,缓慢滴加稀盐酸溶液质量 7.3 克时,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6.86克。求: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2)根据上述信息,不能求出的化学量是(填编号)
A、碳酸钙的质量 B、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氯化钙的质量
(3)若要计算出上述中(2)中不能求出的化学量,还需知道的量是 。
(4)所用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三、复习检测
知识检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复习阶段尤其重要。只有通过检测,方能查缺补漏;只有通过检测,方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只有通过检测,方能促进学生的解题技巧;只有通过检测,方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只有通过检测,方能有利于学生对解题经验的总结。因此,我们应处理好教学检测这个环节,在做好教学检测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每一次检测的评价工作,使整个测评工作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的教法只能是教学中的一种临场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艺术。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艰辛劳作,在于学生的求学态度。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真正的天史。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教学水平才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