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短文两篇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8*短文两篇

  • 格式:  DOC
  • 大小:  59K    5张
  • 时间:  2016-02

《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8 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人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质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旸(yáng)谷 姮(héng)娥 皓(hào)月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姮娥:嫦娥。
2.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还魂草》《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杂记》《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3.背景链接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0年至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概括回答下面问题。
1.在《日》《月》两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日:光和热;月:冰冷。
2.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
【交流点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
(二)文本探究
仔细研读课文,交流探讨,说说你的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日》,分小组探讨问题: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交流点拨】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交流点拨】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3)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交流点拨】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4)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5)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交流点拨】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6)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交流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月》,分小组探讨问题:
(1)“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
【交流点拨】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冷”和“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2)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交流点拨】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三) 写法借鉴
1.本文运用的突出手法是什么?
【交流点拨】对比
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哪些深一层的理解?
【交流点拨】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发光、发热  
日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死 不如 生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轰轰烈烈   

月 冰冷、死光
姮娥奔月 对生者的期望
寒冷、寂寞                
五、拓展延伸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交流】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在过去的2003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03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感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连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