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王勃
你觉得本课的鉴赏重点应该是什么?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体悟作者复杂的情感
学习目标
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滕王阁创建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唐王朝。尔后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又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
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作为盛唐文化的产物,滕王阁已成为文化古城南昌的象征,也是江西省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钟明鼎食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高朋满坐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1.概写洪州地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景象和周围的景观
3.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4.人生观(自勉)
5.诉说身世,感叹盛宴难再!
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是。
2.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清澈
3.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雾。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4.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5.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6.彩彻区明 彻:普照
7.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纤歌:柔美轻细的歌声。
白云遏:《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译〗箫声吹起,清风仿佛徐来,歌声缭绕,白云几欲停飞。这两句描写一种意境,“清风生”和“白云遏”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王勃,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宸游东岳颂》、《干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烔、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到17岁时王勃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大约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要了王勃的命。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缺乏处世经验,就收留下来。过了些日子,又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叹其一生多有不得志者.
因此,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征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是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应该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
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有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
魅力所在
诗与画的统一;
景与情的统一;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欢快与凝重的统一;
悲怆与奋进的统一;
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写作特点
1.结构浑成,层次分明
2.文笔华美 ,对仗齐整
3.长于用典 ,言简意丰
4.意境壮阔,起伏跌宕
5.善用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骆生年较早,约比王、杨长十馀岁。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但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四杰” 的创作活动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当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四杰”的送别诗,于伤别之外,尚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四杰”送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虽意识到羁旅的辛苦和离别的孤独,但没有伤感,没有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感情壮阔,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四杰”作诗,重视抒情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边塞是当时士人幻想建功立业的用武之地,尽管“四杰”中的王、杨、卢都从未到过边塞,然而他们在诗中表现的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却显得十分强烈。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迥然有异的内在原因。
陶渊明生在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
在黑暗动荡时代,陶渊明怀着济世壮志,从二十九岁步入官场,之后十三年仕隐无常,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写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病逝于家。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 诗作主要写于归隐之后。
(二) 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生活,主要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也以幻想“乐土”表示了对战乱贫困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反映出希望用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归园田居》组诗第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中国的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个性与人的血肉相连,从亘古到如今,从现在到未来。
“三国”的人物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例子。
关羽武艺高强,却死于骄傲和狂妄。蜀汉军事集团中,除了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尚在他眼中,其余的人他都看不起,集团之外,更是如此。当年孙权欲与关羽结好共破曹操,派诸葛瑾向关羽求亲,关羽断然拒绝。被关羽的傲慢激怒的孙权,最终联合曹操共取荆州,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
刘备则死于感情用事。他为了替关羽报仇,不惜以70万大军贸然出击,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最后病死白帝城;张飞死于暴躁,逼得范疆、张达趁张飞酒醉把他杀死;诸葛亮死于事恭必亲,军旅劳顿,积劳成疾;曹操死于多疑,因为多疑,杀掉了华佗,导致头痛病发作无人医治而死;周瑜死于心胸狭窄,被诸葛亮抓住这一弱点,使之“三气”,活活气死,临死还大叫“既生瑜,何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