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于夫辉 

课文导读 

1.学习目标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文学文化常识 

《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施耐庵。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一被逼上梁山,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王庆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小说热情讴歌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采用“竹节蛇式”连环结构,所以林冲的故事有其相对独立性。课文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王天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上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4.重点透视 

(1)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物的性格特色及其思想发展,又是通过丰富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内心活动来表现的。在这段故事里,作者着意描写林冲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思想性格,极力挖掘到他灵魂的深处。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林冲的转变,也就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在这段故事里,对高俅一伙迫害林冲的罪恶活动,用笔并不很多,只是采用侧面虚写的手法,通过他人的耳闻目睹从旁点染交代,而将主要篇幅留给林冲,从正面细致入微地描写他的活动,从中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但是统治阶级的罪恶却表现得很突出,读后能激起我们强烈的义愤。这是因为,林冲刺配沧州,家破人亡,本来就是高俅一伙阴谋构陷所造成的,而眼前的命运又仍然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显而易见,林冲的遭遇和全部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心思想的变化,就无一不跟这伙奸贼的阴谋联系在一起。林冲作为统治阶级营垒里的一名中层军官,虽然不像上山以前的杨志那样忠实地为统治阶级服务,但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必然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一心一意要保住那禁军教头的身分和美满的家庭。正为此,他对于来自高俅一伙的种种横逆与迫害,虽然十分愤慨,总是采取一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态度。就是到了得知陆谦赶到沧州要继续谋害他时,虽然一怒之下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要寻他报仇,三五日过去寻不到人,便又松懈下来,复归平静。管营调他去看管草料场,他心生疑惑,却又未能识破是敌人的阴谋诡计,应声便去,还想在那里苟活求生,好好地过平安日子。待到草料场火起,他亲耳听到陆谦等人得意洋洋地道出是奉高俅之命要烧死他,还要拾他一两根骨头回京请赏时,那长期郁积于心的满腔仇恨才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于是奋然而起,杀了陆谦,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你看 ,像林冲这样安分守己、屈辱苟安的人,最后竟被逼得毫无退路,一切生存的希望都彻底破灭,一贯能忍而终至于忍无可忍,不得不铤而走险。这就是林冲所走过的独特的生活道路,也是林冲性格发展的历史。由于作品真实地揭示了林冲思想转变的社会原因,就使林冲的遭遇远远突破了个人悲剧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分化瓦解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及其壮阔的声势。林冲不是一个农民,他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造反上山,终于成了农民起义队伍中的骨干。从林冲的思想转变,我们看到封建统治的分化瓦解和农民起义的发展壮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全面地展现农民革命斗争的面貌来说,林冲的形象有着别的英雄人物所没有的重要的典型意义。 

(2)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文中有两段描写:(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了。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缜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他管草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又如写陆谦富安从李小二店里出来:“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这个“低着头”用在这里令人喝彩叫好!这就说明二人有意不抛头露面,避免被林冲或熟人认识。行为不轨,必然会低头过市,表现了人物阴鸷狡诈的性格特征。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景物描写 

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严冬的大雪给人清冷的感觉,自然使人更能感受到主人公所处的凄惨的境遇。同时,没有大雪,林冲不会到市井去沽酒;没有大雪,两间草厅不被压塌,林冲便不会夜宿山神庙。以上可看出,小说中的“风雪”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这风雪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且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风雪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揉合在一起。 

(4)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作者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述,很少作静态的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过故事来表现的。而对于一个场面的动作描写,又往往是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简洁地描写言语动作,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描写,也不旁加议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神情心态。 



语言积累 

1、先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赍发( ) 仓廒( ) 酒馔( ) 

尴尬( )( )髭须( ) 央浼( ) 

搠倒( ) 迤逦( )(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3、,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反省( ) 提防( ) 模样( ) 

省事( ) 提高( ) 模型( ) 

干事( ) 

干涸( ) 

4、请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陪( )赔( ) 眷( )券( ) 瑕( )暇( ) 漱( )嗽( )沽( )诂( ) 

撼( )憾( ) 玷( )拈( ) 掇( ) 

辍( ) 

语言积累 答案: 

jī áo zhuàn gāngà zī měi shuò yǐlǐ 

(1)不该(2)颠沛流离(3)姑且 

(4)出头作主,为他说话(5)拿给(6)相互致礼 

(7)设计制造事端(8)不正派(9)消息(10)从来 

1)xǐng shěng (2)dītí (3)mú mó 

(4)gàn gān 



课后题解 

第一部分(第1段):沧州遇旧。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沧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对林、李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我因恶了高太尉……”几句,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买刀寻敌。 

林冲到沧州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两个“闪”字和一连四个“只见”(“只见一个人……”“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只见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陆谦等人密谋设计、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尽管如此,还是被李小二看出破绽,并告知林冲。林冲大惊,决心“叫他骨肉为泥”。于是大怒离开酒店,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写到这里,眼见就要有一场厮杀。作者却故意宕开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暂趋平静。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场。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主要写两件事:一是新旧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报仇。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共写三件事:一是荒庙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奋起杀敌。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其中“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既表现了这个受尽奸贼害的英雄挥刀杀人举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内、陆谦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二、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点名气的一个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他的思想性格有以下几个特点: 

安于现状,逆来顺受。林冲被剌配沧州完全是高俅一手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对“罪囚”的前程,他说:“未知久后如何。”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完全没有认识与估计,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心地善良,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刚强,正直,性急、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看来林冲很看重“情理”,他的意思是,你陆虞候想杀害我,杀人的行为我是可以宽恕你的,但“情理”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宽容你的。可看出林冲身上具有“正气”。 

做事细心。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做事仔细的人。 

三、对风雪的直接描写与侧面衬托交替出现。例如,直接描写风雪的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看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打完酒回草料场时,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侧面描写衬托风雪的有: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如写草屋“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林冲坐下吃酒“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写草屋,写人物,又是在写风写雪。?写大风雪,使人感到阴寒颤栗,自然会增加对林冲的同情,也映衬着他随遇而安性格的一面,为后面被逼上梁山蓄势,进而影响着故事的发展。 



美文欣赏 

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拥有一份令人崇敬的职业,拥有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男人的福分。每每想到林冲,印象最深的,无非是一杆铁枪,跟那个雪血纷飞的草料场。那是红色跟白色组合成的悲壮的场面。如今我们头头是道的“逼上梁山”,便是在那满裹着雪花的红白色里产生的。在跟上梁山的那些满脑子平民意识的汉子们比起来,林冲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张氏,他的丈人,原先也是禁军教头。那时又正当林冲壮年时候,约莫三十五六的年纪。问题出在他的太太张氏身上。张氏被高衙内盯上了。高衙内是半个西门庆,倘若他朝思暮想的对象的丈夫不是林冲,而是武大,那么他的人生,就不会是在被窝里结束的。 

林冲打着扇子在大相国寺里徜徉行走着,他对自己的现状,十分的满足。因此他脱离了张氏跟侍女锦儿,独自散步来到菜园子,看到了鲁智深,正在那里挥舞着禅杖,汗津津地在表演武功。张氏去大殿上烧香,我想该是去祈子的。她可能是很想给林冲生个豹子的。仅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张氏应该是《水浒》中最有亮丽色彩的女人了。大家之所以恨高俅,潜意识里还是因张氏。张氏是个百年不遇的女人。这在后来林冲被发配到沧州时,写了休书,而张氏却又死活不承认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来。张氏不久后就自尽了。这是对权贵的蔑视,也是林冲在风雪山神庙时,淋漓尽致挥洒快意的一道陪衬。那道休书,其实也就是林冲的绝命词。 

说了这么多闲话,该回到题目了。那天林冲在小店里打了一葫芦酒回来,正值大雪纷飞。这时,陆谦出现了。这位早年跟林冲一起学读“人之初,性本善”的谦谦君子,其实正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罪魁祸首。当年读古龙先生的文章时,看到“最致命的敌人,往往就是你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时,不禁泪如雨下。我不敢去想象朋友的真诚,因为那也是我个人的生存希望。我们从小到大,培植起来的感情,难道就那么不堪一击吗?我们并不是为了什么活着,道理很简单,我们生来就是命中注定的。像陆谦这样,因为嫉妒而燃烧了自己,同时也燃烧了朋友的人,他的生命又值几何?在草料场上,林冲将友情杀死了。这个结局告诉我们:人生总不会是完美的。其实,也只有我们汉文化的背景,才能容许林冲走到这种欲哭无泪的人生尽头的! 



赏析:作为读后感,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完美的结构的。本文结合人生写了自己的感悟,有独特的见解,不需多,一点即可。在中国,在“义”字当头的文化积重形态下,任何缜密的法理,都可能是破绽百生的。以“义”作为文化精髓的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是排斥法理的。这一点,可以从朱仝和雷横身上看得出来,从林冲身上也可以看出来。作为随笔性的文章,结构和构思没有名家名篇的成熟,语言上没有刻意的雕饰,但对人生,对朋友关系的深刻解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得到了证明。文章结尾的哲理性思考代表了作者对作品及人生的解读,是对是错由读者自己去评判吧。 



一课一背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写乡愁,内容自是陈旧,但直写所见,甚为宏阔,白描景物,却不感粗糙,兼直书情怀,不扭捏作态,读来流畅自然。而意思层层相套,极尽曲折,如\\\"明月楼高休独倚\\\",但实际上是倚了,并因此喝了不少酒,酒是用来消愁解相思的,然非但不能解,还化作相思泪,可见相思之深、之无时不在。 

双基在线 

1.划线词注音与注释有错的一项是( )。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yǐ lǐ)曲折连绵,文中指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 

我因恶了高太尉。(ě)厌恶。 

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b gān g)鬼鬼祟祟,不正派。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yāng měi)恳求,请托。 

2.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_______、 ________直至________的过程。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题目是《 》,主人公是_____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 3.试填写在各个不同场合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变化。 

在沧州遇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说陆谦的密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管草料场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说明林冲反抗意愿的语言或行动描写的句子是( )。 

A. 林冲道:“却不B. 害我,C. 倒与我好差使,D. 正不E. 知何意?…… 

F. 林冲听了,G. 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H. 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I. 只叫他骨肉为泥!” 

J. (林冲)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K. 带在身上,L.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M.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N. 今日倒来害我!怎不O. 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P. 扯开,Q.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R. …… 

5.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6.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 

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训练 

(一) 课内文段阅读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 a 了酒葫芦,将火炭 b 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 c 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 d 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者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 

1、文中abcd处依次应填( ) 

A、挑 灭 关 锁 B、挂 盖 拽 关 

C、挑 盖 锁 关 D、挑 盖 拽 锁 

2、画线部分描写属于( ) 

A、细节描写 B、场面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3、作者借助于林冲出门前灭火、关门、拿钥匙几个动作将其个性中 的性格活画出来。 

4、鲁迅曾对“那雪正下的紧”一句倍加圈点,以为其写出了神韵,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一个“紧”字,写出了风大雪猛的气势,塑造了典型环境。 

B、一个“紧”字,一语双关,象征着林冲命运又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C、作者借助通感手法,把视觉转化为感觉来写。 

D、“紧”字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一段选文,按要求答题: 

那时正是三月尽,天气正热。 

智深道:“天色热!”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 

又吃得正浓,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拳,不曾见师父使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得是。” 自去房内取出浑铁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 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采,必然是好。” 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 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 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 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 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得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 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使女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 智深道:“智深初到这里,正没相识,得这几个大哥每日相伴;如今又得教头不弃,结为弟兄,十分好了。” 便叫道人再添酒来相待。 

恰才饮得二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下来,撞见个诈见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着使女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 

(2)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3)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 

(4)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5)大踏步抢入庙来。 

(6)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2、选文从哪几方面去刻画林冲,可以看出林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析。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是否与林冲相同?请从文中举例说明。 





4、这段文字也有细节描写,也有伏笔照应,请找出。 

有关资料 

一 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中国古代小说漫谈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形成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衰变期,简介如下: 

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小说的要素有二,一为情节,二为人物,此外,还有对人物环境的描写。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所谓\\\"两汉文章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小说\\\"的得名见《庄子。外物篇》,指街谈巷议,还不是指文体。 

形成期: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周处自新,石崇斗富,董永娶妻等故事。但\\\"志\\\"是记录,不是创作,因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说。 

成熟期:唐和宋。有唐人传奇和宋元话本。鲁迅说:到了唐代,\\\"始有意为小说\\\"。唐人传奇为文人文言小说,有《李娃传》、《柳毅》、《霍小玉传》等,宋元话本作者为社会下唐艺人,白话,当时说书甚盛。 

繁荣期:明和清。明代文学主流是小说。长篇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还有200篇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小说。讲故事适合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心理,不同于西文的案头文学。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为汉争正统。书中描写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彝陵之战,写智慧的较量:诸葛亮为智和志的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水浒传》农民思想是要均贫富,不同于市民的个人致富。这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条条线均汇于水浒:林冲、武松,杨志等众豪英聚于梁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水浒传》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性格描写的非常精彩。在中国小说史中,第一次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比《三国演义》有很大的进步。在《三国演义》里,人物上场是什么样子,最后还是什么样子,其性格最多只有平面的展开,没有纵向的延伸。看小说中的人物,要看其性格的丰满和发展。再如写武松打虎,他是持哨棒折断了徒手打的,这才成为千古美谈,显出英雄本色。又如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粗中有细;写李逵妩媚可爱,虽然长相粗鲁,但心如婴儿之纯洁;写武松醉打蒋门神,写吴用智取生辰纲,都非常精彩。 

明代中期才产生了《西游记》和《金瓶梅》。《西游记》共100回,前期13回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 中7回写民俗故事的缘起。后80回写取经过程。这部小说最有中国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书中展现了瑰丽无比的神话世界,无可比拟。其想像之丰富,无可超越。。 

《金瓶梅》前,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是文人独创的。《三国》、《水浒》都有所本。《金瓶梅》从武松杀嫂、西门庆侥幸逃掉了开始,100回洋洋洒洒均为文人独创。而且它既不写历史英雄,又不写神仙鬼怪,而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写世态度人情来反映社会,开始了写世情的题材。北大教授吴祖湘先生曾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是非常对的。。 

《三言二拍》:明代还有短篇小说200篇。它们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誓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言\\\"40篇共120篇。还有凌蒙初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篇共80篇。合计200篇。(清初包翁老人从中选了40篇编成《今古奇观》,是选本,不是创作。)冯梦龙的\\\"三言\\\",约1/3改编自宋元话本,1/3加工了明人其他作品,仅1/3是自己创作的。其内容丰富,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儒林外史》: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有范进中举,严监生吝啬到挑去一根灯芯才瞑目的描写,非常深刻。再有《聊斋志异》,语言非常美,情节生动,为蒲松龄所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反映封建社会之由盛到衰。思想方面,有浓重的色空观念。如\\\"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成为歌午场。……\\\"《红楼梦》最为成功的是人物描写,如写王熙风,写宝黛爱情。例如第34回写宝玉挨打之后,贾府众人的表现,第98回写黛玉之死等。后40回是高鹗续作,看来是成功的。《红楼梦》中的诗词没有套话,是艺术品。回目也是。 

清以后,小说进入衰变期和复兴期,后者的作品有鲁迅的《孔乙己》等,限于时间,不作介绍 

答 案 提 示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答案: 

双基在线: 

1.B [恶,应是(w)冒犯、触怒]? 

2.《水浒》 发生 发展 失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 北宋? 

3.(1)心地善良,安分守己 (2)燃起了复仇火焰,十分激愤 (3)轻忽,松懈 (4)随遇而安? 

(5)忍无可忍 (6)奋起反抗? 

4.B C [ D已属反抗运动,并非是反抗意愿。]? 

5.D 6.A B C 

拓展训练: 

(一)课内阅读 

1、D 2、AC 3、细心谨慎、忍辱负重的性格。4、D 

(二)1、(1)妻(2)发生争吵(3)泼皮(4)一时之间(5)冲撞而入(6)不该 

2、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林冲性格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对立面:尚武好义、正直忠厚和软弱怕事、委曲求全。分析略 

3、鲁智深是位疾恶如仇、好打不平、有义无反顾精神的好汉。有相同一面:都尚武好义,有反抗要求;也有不同一面: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 略 

4、细节如“慌慌急急,红了脸”可见使女锦儿跑的快;伏笔照应如“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有“墙缺”才能看见,才能跳入、跳出。 

作者邮箱: fuhui555@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