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一中09—10学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辽宁省抚顺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王宝 校对人:夏爽
注意事项:
1.第Ⅰ卷答案,考生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 ( càn ) 国粹 (cuì )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 (miǎn)
B.脑髓(suǐ) 给与 ( yù )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 (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专横(hèng) 蹩进(piē) 高屋建瓴 ( líng ) 分道扬镳 (biāo)
2、下面句子横线上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
①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 ②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议政的 ③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④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B.在五月开幕的中国第五届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上,商家为吸引市民眼球,煞费苦心地想出各种促销奇招,包括现场为市民精油推背,当场喝下染发剂等。
C.官司缠身的俄罗斯能源巨头尤科斯公司目前摇摇欲坠,前景不妙。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
人员也都“树倒猢狲散”,纷纷卷起铺盖走人。
D.荷兰球员的彬彬有礼让人敬谢不敏。海廷加、斯内德、范德瓦特等年轻球员几乎还没有
学会怎样去拒绝人,而范尼,则是公认的大好人,虽然规定不许接受单独采访,但递到嘴边
的一两个问题,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情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一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情境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母许之否乎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2、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 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 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14、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最难将息。(《声声慢》)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凭谁问: , ?(《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5、(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柔 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连——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
16、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芦苇的哪些特征?(6分)
17、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
(2)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
18、作者以“柔软”为题,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处世态度?(4分)
19、文中引文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之句,请结合本文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生存方式的看法。(8分)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共两小题,10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中的句式和修辞,选取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另写一个段落。(6分)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
21、依照例句,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4分)
例:白雪 正面:不论别人从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
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
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
正面_____________反面______________
七、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抚顺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5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第Ⅰ卷
一、语言知识(每个3分)
1、A(B“与 ”读 yǔ;C“玄”读xuán;D“蹩”读bié。)
2、D (先突现主语及其两会代表的定义,再关照“这样做”的含义,以照应题干,随后承接“更加”,而“从而”是表示“这样做”的结果,应该放置最后。这样排序,体现了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层进关系。)
3、D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A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B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C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4、D(A歧义。B 不符合逻辑规律,应该改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C“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需要”。)
二、5、C( A项与第一段结尾一句完全吻合。B项与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后半段吻合。D项与第二段后半段吻合。C项与最后一段内容吻合,但它不是这次研究的内容。)
6、A(根据第三段,理论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BCD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
7、C(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B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下降。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三、文言文阅读(每个3分)
9、B(应为“拒绝”)10、 B(A①我②的;B用、拿,C①想法②被,D①表承接②如果;)11、D 12、C(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13、见译文
14、名句默写。(略)(每个空1分,共10分)
四、古诗阅读(4分)
15、(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2分)(2)威武、勇猛、刚毅(或相近的词语句均可)(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
16、(6分)
通体枯黄的枝条(1分),头上顶着银灰色芦花以柔软出现(1分),毛茸、蓬松(1分),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1分),柔软的腹中潜藏着生存的策略(1分),有一种顺服的美感(1分)。
17、(4分)
(1)生命中所犯下的错误,最后都会在时间面前显现出来并让人为之付出代价。(2分)
(2)人会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但很多人会在同一问题上屡次犯错。(2分)
18、(4分)
遵循生之规则(2分),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2分)。
19、(8分)
基调健康,言之成理即可。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共两小题,10分)
20、(6分)注意对比、拟人的修辞及哲理性总结。
21、(4分)
例: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
七、
22、作文(略)(60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兼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