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校2012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江西省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赝品 实验 唁电 晏驾 B、尽快 痉挛 觐见 靖康
C、地契 砌墙 休憩 沏茶 D、潜水 遣送 谴责 缱绻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国是 山青水秀 钓鱼杆 以逸待劳 B、补偿 礼上往来 忘年交 貌合神离
C、错勘 苌虹化碧 汗涔涔 浪荡乾坤 D、樯橹 兵荒马乱 水龙头 察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故乡的云》这首歌表达了长期漂泊、 不定的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②万隆集团制定的《财务工作条例》,将于2月1日起 。
③这些瓷器是他花了20年时间,从全国各地 来的。
④当年的嘉祥武氏乃钟鸣鼎食、诗书翰墨之族,而今却见不到雕梁画栋,听不到丝竹管弦,这里曾有的繁华与尊荣都 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那些断碑废垣上的石刻还残存着对历史的记忆。
A、形迹 施行 收集 淹没 B、形迹 实行 搜集 湮没
C、行迹 施行 搜集 湮没 D、行迹 实行 收集 淹没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作品的思想纵横驰骋;大至国际风云变幻、人类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壮举、小至地方风俗、待谈巷议、个人的回忆、感想。
B、教师果真只管“讲”吗?学生果真只管“听”吗?一“讲”一“听”之间,语文教学就能收到效果吗?
C、《小说月报》第三期的《读者编者》栏里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发表“烟壶之乱”一文的意见》的文章。
D、“你到底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妈妈焦急地问道。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春晚除了彭丽媛的独唱无伴舞外,其他的歌舞节目都是群体性的,服装尽显华丽,演员个个长袖善舞,把人看得眼花缭乱。
B、美国航母“约翰·斯滕尼斯”号昨天抵达伊朗东南部的阿曼海,五角大楼同时还开列了对伊空袭目标,此举意在敲山震虎,迫使伊朗履行安理会决议。
C、一年的高中生活,我们俩从没有红过脸,平时相敬如宾,无话不谈,可昨天却因为在讨论火箭队的失利原因时观点相左,差点挥拳相向。
D、实验中学的每位校长每年听课都在200节以上,上行下效,全校教师也都养成了随时听课、虚心学习的习惯,每学年人均听课100节左右。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约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至为绚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C、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怕失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D、这个星期六,哥哥和我的同学王敏登上了聚远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7、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8、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题。
赵咨传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听子孙改之 听:听从,听便。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咨乃谢病去 谢:谢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冒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第II卷(共108分)
15、翻译文中横线处的句子(10分)
(1)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4分)
译文:
(2)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3分)
译文:
(3)其为时人所贵若此。(3分)
译文:
16、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17、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砍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念去去,千里烟波, 。多情自古伤离别, ,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还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8、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分)
19、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20、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5分)
2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写作
22、小作文(15分)
“五·四”青年节,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台上两名同学正在表演相声,突然其中一名同学忘了台词,抓耳挠腮慌了神。半分钟过去了,他仍想不起来,这时台下……
请合理想象展开,运用描写等写作手法,写出台下观众的不同表现。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母亲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注:指高梁饼子)。——季羡林
世界上有一咱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请以“母爱如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四校零班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答案
1、A(都读yàn)
2、D(A青→清,杆→竿;B上→尚;C虹→弘)
3、C(“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意为举动和神色,此处应选“行迹”。“施行”特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收集”意为聚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此处应用“搜集”。“淹没”大水浸过。“湮没”埋没。)
5、B(A“长袖善舞”原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现在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此处属望文生义。C“相敬如宾”指夫妻相互尊敬、爱护,像对待客人一样,属使用对象不当。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此处属褒贬误用。)
6、B(A主客体颠倒。C不合逻辑。D有歧义。)
8、B(以“豪猪爬树”的测试对象是在左侧休克右脑起作用的人和右侧休克左脑起作用的人,很明显,这个测试是要弄清左脑和右脑各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而只有将B项这种情形表述出来了。)
10、C(这里的“谢”应该是“推脱”的意思)
11、B(为:前者表被动,译为“被”;后者为介词,对、向。A乃:副词,就;C其:代词,他,他;D以:介词,用。)
12、A(“望尘不及”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追赶不上”,现在多用其比喻义,比喻远远落后)
13、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14、C(关键是对文中“咨之故孝廉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赵咨原先任敦煌令时举荐的孝廉”:“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比较模糊,这件事主要是为了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16、(1)拟人手法,写浮云的游移交会,来来往往,是要议论怎样播阴弄晴,才能使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称心如意。
(2)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全诗表现了诗人一改精神不振之故态而心旷神怡之心情。
17、(1)乍暖还寒时候 (2)玉簪螺髻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一尊还酹江月 (6)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
18、①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②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每一点2分)
19、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每一点2分)
21、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1分)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3分)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赵咨又被封为
东海相。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