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10 游褒禅山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10 游褒禅山记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游褒禅山记》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辩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 

  (二)课文讲解 
  记叙与议论的紧密结合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也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段主要探究了褒禅山的名称,人们俗称之为华山,别名为褒禅山,本名为花山,之所以被称为华山,从仆碑考证是由于音谬。附带讲明了华山洞的由来。在探究褒禅山的名称时,作者的态度严谨,不轻信人言,亲自考证碑文,为第四段引出要深思慎取得结论做足了铺垫。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记叙了游洞的经过,“前洞”陪衬“后洞”,所以只用寥寥十九字就一笔带过。其后详写后洞。第二层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了遗憾心情。记叙中作者运用了四组对比,它们是: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第三段紧扣记游发表议论,提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欲得非常之观,就必须有志。继而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浮屠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有碑仆(pú)道 
  B. 盖音谬(miù)也        有穴(xuè)窈然 
  C. 或咎(jiù)其欲出者       瑰(guì)怪 
  D. 无物以相(xiàng)之      长乐王回深父(fǔ) 

  2.对加红字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  ) 
  A. 始舍于其址(山脚)     其至又加少矣(更加) 
  B. 褒之庐冢(坟墓)也     华山之阳(山的北面) 
  C. 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   非常之观(景象) 
  D. 夫夷(平坦)以近      则或咎(错误)其欲出者 
  E. 拥(拿着)火以入      火且(将要)尽 

  3.对加红的“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③入之甚寒 
  ④余之力尚足以入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⑤/⑥ 

  4.加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余之力尚足以明 
  C. 险以远,则至者少    D.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5.加红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6.下列加红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A.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之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对句中加红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异焉——以之为异;  即书诗四句——立刻 
  B. 稍稍宾客其父——稍微;  父利其然——以……为利 
  C. 不能称前时之闻——符合; 泯然众人矣——(才能)消失 
  D. 卒之为众人——最终;    固众——原本 

  (2)本文叙述了______的过程,揭示了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D A (pū) B (xué) C (guī) 
  2.B阳,山南D咎,责怪 
  3.B①③代词,它②④助词,的⑤⑥助词,取独 
  4.AE介词,因为B连词,来C连词,表并列D连词,表修饰 
  5.A代词,自己BCD均为语气词,分别可以为还是,难道,大概 
  6.C名作动,礼待A形作动,照明B形作动,走到头D动作名,到达的人 
  7.(1)B渐渐 
  (2)仲永由一个天才儿童变为平庸的人 
  后天学习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发如雪 
                      高二 聂宗瑶 

  我从未这样贴近地端详母亲的头发。 

  我从未这样真切地触摸母亲的头发。 

  母亲的头发还不至于全部“发如雪”,但也称不上“飘柔”,更不能算“海飞丝”;可是只要一瞥一触,立刻就能得到答案——这是一位母亲的头发,一位人到中年的母亲的头发。 

  那青丝中掺杂的盘曲游走的白发,是一条条曲折的小径,是母亲走过的艰辛之路。求学、参军、分配、重返大学、四个孩子都不幸流产……母亲的青春纪念册里没有翩翩的连衣裙,没有花样层出不穷的雪糕,没有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没有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一件旧衬衣,一双破布鞋,几本教科书,母亲的青春是一条条曲折艰苦的路。 

  母亲的头发,是一匹破裂的绸缎,虽然依稀可见往日的风采,但许多白发已经从绸缎中脱离开来,这是一匹被磨损了的绸缎啊!生活,从来就是充满磨练的。我小的时候,母亲每周六要带我从北城跑到南城的钢琴老师家上课,东三九夏三伏,周周如此,一跑就是六年。六年,回想起来,若不是妈妈的毅力,我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那条奔波了六年的路,我相信妈妈一定磨出了自己的脚印,就像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名人题名一样光辉闪耀。 

  妈妈的头发是夜幕下的银河,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逝,寻觅不着,但却在妈妈头发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划痕。岁月是一位雕刻师,他能发现藏在大理石中的天使,他能让无用的废石渣土化为灰尘,他能让少女变成老太婆,他能让光洁的肌肤上布满皱纹。就是他,岁月,在妈妈的黑发上划出道道白痕。 

  妈妈的头发是一条溪流,不,应该是一条大河,溪流是平缓不经世事的,而大河才会泛着成熟的白色碎浪。溪流是女儿,大河是母亲,大河接纳了青涩的溪流,包容了调皮的溪流,调教了幼稚的溪流。大河曾经是溪流,而溪流有一天会成长为大河,成熟的泛着白色碎浪的大河。 

  母亲的头发是松了弦的古琴,音调愈发显出苍凉;母亲的头发是斑驳的古城墙,剥蚀了古老的墙灰;母亲的头发是落了些雪的森林,冬天已经渐行渐近;母亲的头发还是落光了叶的枝条,在风中哆嗦着……但是,一张紧了弦的琴正开始演奏,一幢高楼正拔地而起,一棵树苗正顽强的向上生长,一根新绿的枝条正在风中起舞…… 

  母亲的头发记录着母亲的艰苦,母亲的心血。几米在《地下铁》中写道:“如果可以让我重新凝视这世界,我最想看见的是什么?”我想我有许多答案,但其中一定有母亲的头发,就算到那时,母亲已经真的“发如雪”了…… 

  [评语]:《发如雪》是周杰伦的一首歌名,被作者巧妙地借为文章的题目来歌颂母亲,新颖又贴切。 
  文章以母亲的头发为切入点写出了母亲的艰辛,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充满了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的语言成熟老练,文字中处处有闪光点,比喻准确传神,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指导老师:科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