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10 游褒禅山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10 游褒禅山记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职高版《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游褒禅山记》是职高语文第三册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还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与文言文教学密切相关的。 
   (二)关于考纲: 
    根据《大纲》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的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文的阅读积累,全套教材编排的古代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高一文言文按时代编排,高一下第五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从语言文字上看,宋朝散文较上册的文言文更为浅显。 
    文言文教学,新教材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四)关于学情: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我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本课的教学目的、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①诵读课文; 
   ②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③归纳并掌握“道”“盖”“文”三个多义词的义项及    “乃”“然”“其”三个虚词的用法; 
   ④体会并借鉴本文即事明理的写法;领会文章所阐发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①诵读      ②积累 
   (三)教学难点:①准确判断词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②虚词用法: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情味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因此诵读法成功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得他滋味”(朱熹语),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否则,仅得其声音,得其字形,充其量也只是“认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读出“情味”来。因此,范读多读显得非常重要。 
    2、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不然,遇古奥之句,不免上字下读,而下字上读,……”我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第一节课,学生主要勾画出疑难处及哲理句。 
    3、猜读法。哥德曼认为,阅读过程并非一个精确知觉的过程和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和预期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语言心理学的猜测游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游》文,我精选七个重要词语为例让学生猜,点拨指导运用七种方法。 
    4、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设计两套练习,一是课堂巩固练习,重在巩固课文的重要词语;二是课外迁移练习,选用98高考题,进一步巩固准确把握文言词语意义的方法。 
   (二)教法: 
    1、点拨法:蔡澄清先生大力倡导的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根据中国汉语文的特点,针对中学生学习语的实际,为落实启发式教学原则而采取的一种教法。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方法。简单说,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中,我主要点拨的是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使学生学会“猜”,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 “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兹举一例如下: 

      
    →独体汉字叫“文”→文字 
文 
                         →装饰→掩饰(文过饰非) 
    →彩色交错为“文”     
                          →华丽,有文采→文辞→文章,文献  →文化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猜读训练思维;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强化。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积累;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毛泽东诗导入:“无限风光在险峰” 
    学生自读注解①          补充王安石相关内容 
2、整体把握:(19分钟) 
(1)范读  (5分钟)        难读字点拨:褒、华、谬、咎、父 

(2)自由朗读(5分钟)      诵读点拨:(略)    
(3)齐读(5分钟) 
(4)全文思路:(4分钟) 
                            设计问题点拨思路 
悔游:不得极夫游之乐 
↓ 
悟理:  要有志               1、作者主要游了哪些地方? 
        要深思慎取 
                               结果如何? 
                             2、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请学生圈点、勾画 ,老师板书如左。 ) 
3、理解重点词语:(12分钟)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语法推断(舍,房子,但在句中作谓语,故用为动词,可解为“做房子定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形训推断(阝,古作“阜”无石之山,故从“阝”之字,大都与山、高下有关,阳即指“山南”。) 

(3)有碑仆道                  成语推断(今有成语“前仆后继”,“仆”意为“倒下”,据此结合语境,不难判断此处“仆”即为“倒下”之义) 


(4)独其为文犹可识            联今推断(联合现代联合关系词汇,如文字、文章等,据同义联合原理,可知“文”有“文字”“文章”等义,此处便不难断为“文字”。)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语境推断(穷,穷尽,据文中语境“游”,不难理解此处“穷”可解为“走到尽头”。) 


(6)则其至又加少矣             迁移推断(加,此处解为“增加”显然不通,若联系曾经学过的“民不加少”,知此处    “加”为“更”之义,便可马上推断“加”的意义:副词,更。亦可用语法和联今法,此处“加”作状语,联系现代汉语有“更加”一词,亦可推断出正确意义。)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对位推断(此句后有“险以远,则至者少”一句,由此可知“夷”与“险”义相对,结合语境,大致可猜出“平坦”之义,联系常用语“夷为平地”亦可推断。) 

 强调:以上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推断将更为准确。 

4、自由朗读全文(5分钟) 


5、课内巩固练习(7分钟) 

①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       ) 
②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 
众。(         )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 
亦悔……(            ) 
④入之愈深,甚进愈难,则 
其见愈奇。(             ) 
⑤不出,火且尽。(           )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     ) 
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          ) 
提示: 
    ①联今推断②语法推断③语境推断④语法推断⑤迁移推断⑥迁移推断⑦成语推断 


7、课外迁移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在括号内解释加点词。 
李若水字清卿,氵名 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          )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          )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 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          )出,击之败面,气结仆(          )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          )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          )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          )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口巽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口巽 血:含血喷出。 
附:高考原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以下4—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4、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5、①汝归勿遽言             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