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河南省实验中学 焦文韬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他的一尊雕像,可以看出,这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的文人,面容清瘦,气质忧郁,仿佛再告诉我们他所经历的丰富而又独特的人生。那么他的作品会带我们怎样的阅读体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读懂“悲凉”的内涵,理解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步:解读文眼。
1、本文写于1934年8月,此时的郁达夫已定居杭州,但他却千里奔波,专程到北方看秋天,那么江南之秋在作者看来有什么缺点呢?请大家齐读第二段,找一找答案。(慢润淡、喧嚣嘈杂、清凉——凉得浅)
2、那么我们可以反推一下,北国之秋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草木衰败、空气干燥、天色深浓、少雨多风;寂静;寒凉入骨)
3、这些情形,作者已经在第一段把它们概括为“清、静、悲凉”。不难看出是“清”气候特点,“静”是生活环境,而“悲凉”是作者对秋味的主观体验,“清”和“静”是产生“悲凉”秋味的基础,三者层层深入。那么作者是用哪些具体景物来表现这悲凉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景物的几段文字,勾画出有关的景物。
第二步:探究悲凉。
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常见的表现悲凉意味的意象?课文中有吗?那其他景物又是怎么传达出悲凉意味的呢?请大家分组交流、讨论。
2、数日光、赏花草、听声音,这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的举动呢?寂寞的人向景物投注了寂寞,景物也就随之寂寞。
3、如果让你写秋天的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花?作陪衬的秋草,作者要求是“几根疏疏落落尖细且长”,有什么深意?
4、作者为了观秋,“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看牵牛花,强调“破”意在突出院子的什么特点?
5、读到这里,我们也许才明白,作者所说的悲凉的味道原来包含着落寞的味道、萧索的味道和破败的味道,这就是悲凉的深刻内涵,而这些意境恰恰是作者所欣赏的。王安石曾写过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可见只要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即使是落寞的情怀、萧索的草木、破败的院落也可以带给人审美的体验。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四两段文字,仔细品味北国之秋的意境,增强对悲凉的理解。
第三步:疑难解析。
1、作者紧扣悲凉来描写故都之秋,字里行间处处见悲凉。那么他对故都之秋的情感想必就是悲秋伤秋反感秋厌倦秋了,对吧?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范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感受赞颂之情)赞颂秋天的词语有很多,天朗气清、金风送爽、天高云淡……作者为什么偏偏要用悲凉这个词呢?我想想听听同学们的看法。 (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教师总结:郁达夫笔下的悲凉包含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内涵:落寞、萧索、破败。而故都秋景这种落寞、萧索、破败的意味恰好符合了他寂寞的心境,契合了他忧郁的性格,也暗合了他悲欢杂陈、苍凉寂寞的人生滋味。因此,北国秋景在他眼中就呈现出了强烈而独特的悲凉的美,所以他才会用这个词汇去赞颂北国之秋。而他对这悲凉的情有独钟也体现了作为独特的郁达夫所独有的那种异于常人的审美情趣。
检测目标:
瑞士的一位思想家曾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看一个人的作品往往可以看出这人的审美情趣,请大家看一道仿写题。
请仿照所给句子,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秋天属于 的诗人;
“ ”,这秋天属于豪迈大气的诗人;
“ ”,这秋天属于忧郁多愁的诗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秋天属于 的诗人。
课堂总结:文学阅读是对作者心灵舞蹈的欣赏,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作者们的心灵或轻盈或沉重或欢快或忧伤,悲喜不同,情趣各异,使得文学的画廊精彩纷呈、美不胜收!那就让我们多读经典、聆听大家,去理解他们不同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自己的审美体验吧!
板书设计:
故都 的秋
寂寞 清:气候特点
萧索 静:生活环境
破败 悲凉:主观体验
悲凉 的美 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