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班级 | 高一( | 课 | 新 | 主 | ||
总 | 3课时 | 备课时间 | 上课时间 | |||
课 |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 |||||
学习重点 | 品味语言,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
学习难点 |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 |||||
学法指导 | 诵读法 质疑法 合作探究法 | |||||
课前预习: 一、 写出描写荷(莲)的古诗句: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蓊蓊郁郁 提示:a、课文下注释; 2知人论世: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课中探索: 1、文中作者的游踪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去荷塘? 2、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归纳小结: 达标反馈: 1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mí 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 C、蓊郁(w?ng茂盛)厄梦(è可怕的)恩泽(zè恩惠) D、袅娜(li?o 2指出下面修辞手法有所不同的一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娥玲上奏着的名曲。 学习感悟: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2、了解背景(论世)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素雅朦胧的景致和作者内心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是一致的。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