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1 荷塘月色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 1 荷塘月色

  • 格式:  DOC
  • 大小:  61K    12张
  • 时间:  2016-02

《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实录4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2课时)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 风中小柳
记录:余珍
师:不知道是谁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蠢才。问问大家,你喜欢什么花.?
生:我喜欢百合,她代表百年和好,圆圆满满。
生:我喜欢梅花,在寒冬开放,象征坚强,
师:怪不得你的名字中有个梅字。还有吗?
生:我喜欢菊花,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师:古代的一些君子是很喜欢——
生:莲花
师:为什么?背一背莲花的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师: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对莲花的最高评价是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周敦颐的诗句,以莲花来比喻做人应当不受世俗利诱,恪守洁身自好的坚贞之情。
师:歌德曾说,人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会把他最美好的东西从心中统统掏出来。
今天我们要接触一位现代散文大家,在江湖上是赫赫有名的,他的成名作就是荷躺月色
师:去过荷塘吗?我们学校也是有的吧?见识过吗?
生:现在有的是残荷。想起叶败花落的凋零,只剩满水池的残叶,的确是件令人伤感的事。雨中的残荷该是凄婉动人的
 师:从学校的那方水塘之前经过,看到仅有的几棵荷花已是叶残花凋,不仅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那日,众人游至荇叶渚,宝玉眼见得满池残荷,不禁想要找人把这甚是煞风景的残荷拔掉,偏是黛玉不肯:"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师:你敢不敢在在晚上去荷塘边散步
生:我希望,最好是有月亮的晚上
师:可能是希望是两个人,有浪漫情调,但需要在几年之后,
这个标题有点特殊,看到这个标题你头脑中第一个想象是什么?
生: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是写晚上的景色
师:你说了这篇文章的体裁,还有吗?
生: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师:写月色的诗歌是很多的,但散文似乎不多,是单纯写月亮吗?
师:还写月色下的荷塘。
师:这样说来,荷塘月色是两块内容,既写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
师:哪些段落写荷塘上的月色,哪些写月色下的荷塘。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师:好,这些都是写景比较集中的段落,我们先来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一些问题,写了哪些景,从什么角度写的,即怎样写?(生朗读课文)
师:问一个问题,你是用怎样的心情来朗读的?
生:是一种很悠闲的欣赏的语气朗读,因为是月下漫步吗。
师:可你们读的时候明显超速了,不是散步而是跑步,在早锻炼。
写了哪些景物?
生:荷花,荷叶、荷香
生:还有流水
师:还有吗?
生:荷叶
师:大家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大家讨论讨论,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景物说说怎么写的?
生:我觉得写荷香最特殊,
师:特殊在哪里?
生: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的是清香,作者偏偏用听觉来说
师:你说出了特殊的修辞手法,叫——
生:通感,既然是通感,两者必须有相通点,说一说相通点。
生:是说香气是淡淡的,微风送来,一会有一会无,时强时弱,
生:还有若有若无,捉摸不定,很飘忽。
师:那歌声呢?
生:是远处的高楼上的歌声,那也是一会有一会无,捉摸不透。。
师:可能是个女子在唱歌吧,,在暮色中,有人在用心歌唱,那甜美的歌声渗透到你的心肺中,哦,一不小心,老师也说了句通感——
生:甜美的歌声
师:完全正确,是味觉和听觉的打通,比如我们听邓丽君唱歌,就觉得在吃甜美的汤团,滑润入口。我们不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说一个通感的句子,,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说话慢条斯理的,你来个通感。(生思考)
生:他说话好像山涧的溪流,哗哗的流淌
师:有点意思,
生:他说话就像冬日的阳光,让人温暖。照得人亮堂堂。
师:这是说他说话有亲和力,就像刘老师说话一样。(有点自做多情)
生:他说话就像春蚕吐出缕缕的蚕丝。
师:好。如果说就像蟒蛇突出红红的舌头,就超级恐怖了。还有同学要说?
生:叶子用裙来比喻,是说裙子漂亮,不,是说荷花漂亮,
师:荷花和裙子之间有什么相似点?老师怎么没发现?
生:都是圆的,并且很大,这是相似点。
师:那老师比喻锅盖,那也是圆大的,荷花像锅盖可以吗?
生:绝对不可以,很难看。
生:叶子出水很高,荷花的茎很细,就像身材高条的舞女,跳舞是展开的裙,很漂亮。
师:最好是芭莱舞,那时用脚尖跳舞的,难度系数更高,那也就更加亭亭了。
生:我来说荷花。作者用比喻手法和拟人。写出了荷花的状态,袅娜,羞涩就是拟人手法。
师:老师读书的时候,这里有一句是删掉的,是刚出浴的美人,现在才显出了庐山真面目。大家评评理,能删吗?
生:不能删,这句很美。
师: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先放一放。等会来解决,如果老师忘了,别忘提醒。
课文中说有零星的点缀这些白花,如果说开满了白花,这样也可以吧?
生:点缀说说数量少,物以稀为贵,是说荷花很珍贵,很稀有。
师:老师的头上也零星的点缀这些白发,我要好好照顾,这些不是白发,而是——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生:一粒粒的明珠,
师:这样比喻说荷花的珍贵和晶莹,零星的点缀和珍珠就有关系了,那同理可得——
生:有袅娜的开着的,那就是碧天里的星星,碧天比做荷叶,荷花就是星星,因为是月光下,写出了荷花的明亮剔透。
师:同理可得
生: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荷花,那一定是刚出浴的美人,那样的纯洁和妩媚,
师:妩媚这个词用的好,人世间有千娇百媚。而我独爱你这一种。由此可见,美人是不可丢弃的,否则就缺少照应了,减弱了文章的美感,当然,朱自清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删掉的。还有吗?
生:我说说荷波吧,这是一个动态描绘,把荷波比做闪电,写出景物的灵动和活泼,当然也有点调皮。流水是用默默的来修饰,一般脉脉是修饰女性的眼睛的,写出了流水有情。
师:看来荷花有意,流水有情啊。这些景物我们概括一下,写荷花荷叶从形态美,写荷波荷香是动态美,写流水是静态美。总之明月下的荷塘呈现出一种幽美之境。那荷塘上的月色?如果老师让你描绘月色你会怎样描绘?
生:月光皎洁,明亮,
生:月光透过香樟照在大地上,铺上一片银白。
师:你们都是正面描绘月光,看课文正面描写月光的句子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着一片叶子和话上,
师:泻改做照可以吗?
生:不可以。泻写出月光是从高处下来的,有种动态美,既然是流水,那用泻更贴切。
师:抓住了月色的特征和状态,评析的有理。有没有侧面写月光的——
生:叶子与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有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光下景物的蒙胧美,
生:通过影子写月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落下斑驳的参差的黑影,诮冷冷的如鬼一般。
师:这是通过影子描写月光的,但黑影与倩影能换吗?
生:不能,黑影是峭楞楞的,就是鬼的摸样。
师:怪不得有个词叫黑鬼,
师:倩影是画还是印,?
生:还是用画好,画的东西珍贵,有价值,而印的价值就不高。
师:比如老师为你画张像,把你画的活灵活现。你就很乐意挂在堂堂炫耀,这是俺老刘送给本人的。假如有人也需要这张画,我复印一张,那你可能会不乐意,因为没有多大的价值,我可以复印很多,可见
画比印要
生:珍贵,有价值。
师:那就写出了
生:写出了倩影的珍贵和可爱。
生:老师这里也有一句通感,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奏着的名曲。
视觉和听觉的打通,写出了月观的和谐柔媚。
师:你已经正确的理解了通感,老师很高兴。如果改做如假日步行街上,强劲的迪斯科音乐那绝对是不合格的。
生:那就破坏文章的蒙胧优雅的意境。
师:看来只能演奏的悠扬的音乐了。比如梁祝化蝶。同学们,这段中你们还有疑问吗?
生:老师,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生:解释说明,
生:哪位来解释说明一下?
生:酣眠就是睡的熟,像猪一样,(生笑)比如晚上就寝时;小睡就是打瞌睡,中午午休时的
师:以后睡觉时不要把这句当作挡箭牌,护身符,具体解释解释。
生:这是比喻,酣眠比喻月亮淡淡的,小睡就是月光朗照。
师:是这样吗?你喜欢酣眠还是小睡,
生:我喜欢酣眠,
师;朱自清更倾向于——(读这几句话,读后学生自然理解了,有时课堂中朗读有特殊效果)
生:小睡是指淡淡的月光,而酣眠是明亮的月光。作者喜欢在淡淡的月光下散步,就像人的小睡一样。别有滋味在心头。
师:如果说月色下的荷塘是幽美之景。那么荷塘上的月色是
生:朦胧
生:迷幻
师:迷幻用的很贴切,这些景物描写好象是在天上的,不在人间。除了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外,作者还捕捉到
生:荷塘的四周的景物
师:四周重点写了哪些景?
生:杨柳,灯光,蝉声
师:怎样写这些景物,跟前面两段有区别吗?
生:写树的时候有远近的对比,写灯光是用拟人手法。
师:说一说灯光吧?
生:是渴睡人的眼,是说灯光一明一暗的,很模糊的样子。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是树缝里,漏着的,并且是一两点,当时风吹来,树叶摇动,所以灯光就复明复暗的,和忍不住要打瞌睡的眼睛相似了。
师:欧阳修曾在《六一诗话》中引梅尧臣的话说:“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评价荷塘月色是恰当不过了,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但欧阳修还有半句话“含不尽之意,见於言外”。下节课我们解决不尽之意的问题。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一(1)班
教师:刘建松
记录:沈丽君
师:上一节课我们品尝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光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月色朦胧,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象。现在我们试图走进先生的心灵世界,探索先生心灵的奥秘。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先生心灵的语段,找一找,读一读(估计学生会找到第三自然段)。追求刹那间的感受只为暂时忘却现实的黑暗,但他毕竟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也不可能真正超然,蝉声和蛙声又袭上他的心头,不觉愁从此起,一幅无奈而又无助的自画像。
生:这几天心颇不宁静,开头就直接点明心情。
师:还有吗?
生: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段。
生: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还有这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是无福消受了。
师:大体都找到了,其中第二自然段可以看作是作者心灵的独白,在银光下,人的灵魂在游荡,寂寞的心灵独白.空旷,伤怀.就像我们所有人都曾经度过的时刻.艰难,但是真实.褪去矫饰和浮华。说一说作者当时的心境。
生:是说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另一个世界就是荷塘月色的世界。
生: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了,是说现实世界很中不自由,有很多的烦心事,没有人理解他。
师:看来只有月光理解他的,真正是月亮代表我的心。还有吗?
生:白天他可能有很多的家务事,朱自清就不能安心的写文章,写散文,连思考的空间也很狭小,而现在自由了,所以说这是独处的妙处。
师:这样就照应了开头一句。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有时一个细节可以透露人的内心的复杂性,说一说在这一段中,你发现了哪个有价值的细节。
生:背着手踱着
师:哪些人会背着手踱着
生:一般是年纪大的人,像我们就不可能的,
师:同学们充满朝气,背着手踱着的可能性很少,我们是插着手跑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生:踱有点悠闲,背着手是说有心事,不高兴。
师:你的生活中碰到过类似情况吗?
生:我爸爸就是这样的,当他遇到不开心的事,就是抽烟不停的抽烟,然后在客厅里踱来踱去。
师:其实踱步的时候就是思想最激烈斗争的时候,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踱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找一些句子来说明说明。
生:第一段说忽然想起日夜走过的横荷塘,在着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景色吧。这里忽然想起是说平时没有时间,出来散步,也看出生活中有很多的烦闷。希望有所发泄。释放
师:还有吗?
生:忽然想起采莲的事,于是又记起西洲曲的句子
生;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是自己的门前。
师:全文明显的用了三处想,我们重点分析这三处想和作者的心态有什么关系?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个忽然想起日夜走过的荷塘,就是游荷塘的原因,是由于他平时生活很不自由。
师:对,忽然想起就是作者有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走向荷月世界,想寻找一份感情的寄托。所以作者到荷塘的感觉是——
生:这一片天地仿佛是我的,我且受用着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写出了喜悦之情
师:什么叫好象是我的?
生:实际上不是我的,在喜悦之余有隐约的伤感。
师:这种哀愁是淡淡的,这里有一个字很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复杂的情绪。
生:且
师;什么是且
生:况且
师:是况且吗?
生:是暂且,作者也知道这段时间是短暂的,是来之不易的,是忙里偷闲的,所以不免有些惆怅,但也有喜悦。
师:这样看来,文章就笼罩的淡淡的喜欢和淡淡的哀愁这两种主要情绪,这是解读文章的一把钥匙,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渗透在景物中,作者选择景物很有讲究的。说一说。
生:所以荷香也是淡淡的,流水也是脉脉的,这些景物有一种恬静美 朦胧美。跟他心情有关。
生:轻雾是薄薄的,像笼着轻纱的梦,也选择了淡雅之景,这也符合此刻的心境。
生:就是连月光也是淡淡的,而我认为是到了好处,文章写写了许多树,写了柳树,
师:读一读这些杨柳树(生读)
生:柳树是一团烟雾,很多很多。古人称柳树为烟柳,烟柳远看模糊,近看却没有,天地见笼着说不清的感觉
师:老师想到了一句诗,烟锁池塘柳,多形象,所以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潜意识的选择了一些幽静的景物,作者完全陶醉与这个荷月世界,一系列的意象浓淡相间地勾勒出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安逸使作者不安定的心得到了暂得的安闲,心灵的郁结得以轻解。但有个疑问,有一样东西看起来很不协调。是什么?
生:蛙声和蝉声。
师;你喜欢蛙声和蝉声吗?
生:不喜欢,太吵,太闹,。
师;蝉声一直在叫吧,在作者离家时也一定鸣叫,为什么要放到后面呢,放到前面行不行?(生思考)
生:因为这句后面有作者的评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用蝉声的热闹衬托写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是用衬托手法。
师:那我放到前面行不?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考虑考虑(生思考)
生:因为一开始是到荷塘去排遣烦闷的,看到的荷塘迷幻优美的景色,心情自然高兴,人在高兴可能不会注意烦躁的蛙声。,
师:你是说作者的注意力不在那里吧?是有道理的,“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都没有。”言其处境在鸣蛙燥蝉之。这一特殊刺耳的声符,将作者整个如镜心境打碎,那种似梦似幻的朦胧之景打碎,他意识到眼前的荷景尽管美,但也有着美丽的遗憾,是蛙声把作者拖回到现实,但他想立刻回到现实中去吗
生:不想。
师:这是一位有许多烦恼想发泄又缺少勇气的文人,他只有化为幻想和回忆。于是就有了忽然想起采莲的往事。读一读此段,告诉大家,你用怎样的心情朗读。(生读)
生:我用欢欣鼓舞的口气来朗读,文中说采莲是唱着艳歌,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很浪漫的。
师:很好,那哪些人在采莲?
生:少年的女子。
师:谁在看,
生:少年的男子。
师:是在看采莲吗?
生:在看心上人。
师: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老师给大家描绘以下场面:阳春江南,清风拂面,荷花飘香,少男少女荡游船,唱艳歌;亭亭翠荷,灼灼芙蓉,意态万方;英俊少年,明丽淑女,情态千种,乘鹢首彩船,束素腰拥碧裙,时而依船采菱,时而清歌传情,时而嬉水流连,时而“交传羽杯”,简直就是一场天然的相亲会。可能着少年中也有着朱自清年轻的影子,说不定他也站在旁边在默默的看着某位年轻的女孩。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写出少年的无拘无束,情窦初开,幸福莫名,相亲相爱的
师: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少年的浪漫,而如今是中年了,青春不在。浪漫不在。这一世界又显得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象、可远观而无可置身,是每个现实世界的中年人“无福消受”的,只能在想象中过把瘾。这就是理想世界,我们知道,人生中烦恼最少、最无忧无虑的当属少年时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也。人类的心灵还应该是快乐幸福的。采莲赋写的热热闹闹,风风火火。那西洲曲删掉可以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生:写女子采莲时候的生活,和心情莲叶拂面,荷香入怀,她低眉信手,心中是喜是忧是甜是嗔,说不清道不明。
师:这里用了谐音手法,“莲”和“怜”同音,在古语中“怜”就是“爱”的意思。而现代有“怜爱”的词语,意思就有所变迁了,主要是偏指怜惜。在这句诗中使用一个同音词,巧妙的把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意表达出来了,“莲子清如水”意即“爱你纯洁如水”,表达得非常自然含蓄而又情真意切。写出女子的纯净之美。《采莲赋》那“群居”的热闹和《西洲曲》那“独处”的妙处也印证了作者所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的心境。脑海中才能呈现出一幅完整的“江南采莲图”。于是作者沉醉于浪漫之中,这样想着,——
生:猛一抬头,不觉是自己的门前,
师:作者在强调一个词
生:什么也没有,心灵又不宁静。
师:大家说一说,作者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一是钱理群老师的社会角度的解读,二是孙绍振老师的伦理角度的解读,都有道理)
师:现实世界是人类心灵无法逃避超脱的。逃避只能是暂时的,也许只有生命的终结才是永久的逃避,现实终须面对。《荷塘月色》中作者最终回“家”是必然的结果。理想世界则是人类心灵之梦想家园,它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栖居而无法置身。但有它存在,我们人类的心灵就不会在现实的苦难中沉沦、堕落。而处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那个心灵家园,每个成熟的心灵都确知它的存在,并且都曾栖息过。它对人类的心灵生存与成长起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人们又往往对它视而不见。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现实与理想这两极。
板书:
   诗意的栖居
现实世界:颇不宁静     苦闷烦恼
荷月世界  忽然想起      自由短暂
理想世界  忽然想起      无忧无虑
现实世界   这样想着      什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