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7 记念刘和珍君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7 记念刘和珍君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2

《记念刘和珍君》作业练习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作业练习

一、选择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

  A.落(liào 稀疏) 然(àn 昏黑)
   攒射(cuán 聚,凑集) 血(dié 血流出来的样子)
  B.浸(zì 浸) 耗(è 惊人的)
   不(dàn 怕) 立(pū 倒下)
  C.薄(fēi 微、薄) 踌躇(choú chù 犹豫)
   血(héng 痕迹) 屋(lìng 买)
  D.长歌哭(dàng 当作) 殒身不(xù 畏惧)
   桀骜(jiéáo 性情暴烈) 屠(lù 合力)    答( )

二、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划“√”,错误的后边划“×”。

  1.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

  2.《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

  3.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

  4.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 )

  5.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与杨德群等爱国青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国民党政府屠杀。( )

  6.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

  7.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

  8.“三·一八”惨案后,那些害怕反动势力,苟且偷生的人,将会被血的事实惊醒,逐渐看到革命的希望,而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将更加勇敢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

三、默写。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四、选出对红字句子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A.这是个一般疑问句,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

  B.这是一个设问句,答案在前一个句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C.“怎样的”意思是“多么沉痛的”,于是本句句意为: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D.这是一个反问句,其中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答( )

  2.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红字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红字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答( )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答( )

  2.“其”指代的是( )。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

   A.赞成 B.不赞成 C.认为有可取之处 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六、《纪念刘和珍君》将记叙、议论、抒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为下列语段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叙述 B.议论 C.直接抒情 D.间接抒情

  1.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

  2.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

  3.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

  4.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或是顺街疾走。②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③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④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⑤其实比起那些站在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⑥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⑦他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

  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个自然段,较合理的分法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对上文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者的悲惨境遇。
   B.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受压迫、受剥削者的痛苦生活。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欺压和盘剥。
   D.通过对失业者悲惨遭遇的介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八、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生命

巴金

  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这样的信我已经接过好几封了,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寄来的。现在我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我的窗前种了不少的龙头花和五色杜鹃,在自己搭架的竹篱上缠绕着牵牛花和美国豆的长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气清新,花开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屋脊上站着许多麻雀,它们正吵闹地欢迎新生的太阳。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的心也因为这生命的繁荣而快活地颤动了。

  然而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渐渐地忧郁起来。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

  我应该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罢。①那么为什么我会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头呢?②难道我就不曾给谁展示过生命的美丽么?③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会读到这样的信呢?

  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

  我能够做什么呢?

  “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够说这样话的人是有福的了。

  “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

  一九三四年七月在北平

  1.根据文意对标题“生命”的正确理解是( )。

  A.批评“不认识的朋友”对生命的轻视。
  B.赞美生命的可贵。
  C.作品使人轻生,作者对此感到后悔。
  D.赞美生命,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

  2.“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作者似乎看见了什么景象?

  

  

  3.第3自然段红字部分有无反问句?如果有,是哪个?

  

  4.对“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的正确理解应是( )。

  A.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最终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毫不相干。
  B.丑恶的现实生活将我美好的愿望摧残了,所以生活只能以它悲惨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作品中。
  C.丑恶的现实生活摧毁了我的美好的愿望,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是虚假的。
  D.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了,所以我只能写一些看了令人想去自杀的作品。

  5.文中朋友家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反衬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B.表现了朋友家环境的优越
  C.表现作者喜爱这种环境 D.在极力渲染社会的黑暗

  6.根据巴金的创作道路,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选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为自己不能向别人许愿而惭愧。
  B.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可以向别人许愿的人的决心。
  C.作者的确不知自己何时能成为一个向别人许愿的人。
  D.作者不会许愿,但他以自己的作品,揭露社会,使人们认清它的黑暗、腐朽,从而起来推翻它。  答( )   

附:参考答案

  一、B

  二、1.(√)2.(×)3.(√)4.(×)5.(×)6.(×)7.(√)8.(√)

  三、略。

  四、1.D 2.B

  五、1.C 2.B 3.B

  六、1.A 2.A、D 3.B 4.B

  七、1.D 2.D

  八、1.D 2.现实生活的悲惨使“眼前生命的繁荣”变得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悲惨的现实生活。3.有② 4.B 5.A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