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天安门集会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毅然
追求真理,坚定不移
反抗
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
和蔼亲切,坚毅乐观
黯然
忧思深远,有责任感
欣然
为国为民,自愿参加
刘和珍印象记
思考:课文各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一、二两节说的是写作缘起,中间三、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最后六、七两节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
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呢?
作者“纪念刘和珍”不单是对一个人的纪念,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纪念,对“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作者把笔触集中在惨案上面,不从刘和珍生平写起,而从追悼会引出写作缘起,实质上是展现“三一八”惨案之后方方面面的动态,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势力的评论。中间的记述,实质上正是申述段政府所杀害的是什么样的青年,他们又怎样为杀戮寻找无耻的理由,甚至进行大肆诬蔑。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在冷静的否定中总结教训,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在热烈的褒扬中给人们以激励、鼓舞。
思考: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作者情感
线索:作者情感
纪念——赞颂
揭露——抨击
唤醒——激励
思考:本文不是一般纪念文章,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揣摩语言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
1、表达悲愤之情
2、强调为生者而写
3、为下文作铺垫
思考:“可是我无话可说”——为什么?
1、所住的并非人间
2、痛定之后,长歌当哭
3、反动文人无耻污蔑
深入理解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揣摩语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深入理解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必须睁了眼看,这样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论睁了眼看》
体会,用自己的话转述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鲁迅在“五卅”惨案之后,曾大声疾呼“人必须从此有记性‥‥‥这才可望有新的希望的萌芽” 。
思考:第一句话,作者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第三句话又否定,这样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由衷的敬意
谦恭
深沉的自责
思考:鲁迅先生听到噩耗后是什么心情?
惊诧
颇为怀疑
思考:鲁迅先生的怀疑是否因为他对敌人的轻信与幻想?为什么?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体会,用自己的话转述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么意思?
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思考: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么意思?
“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言”,则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比其主子更甚。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舆论,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
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缘由: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
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
在这野蛮而又严密的专制统治下,民族渐衰至亡,终于“默无声息”了。
“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选择句式
1、对反动派的警告
2、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
总结第四部分
初闻噩耗,惊诧怀疑
揭露敌人超出想象的凶残下劣
抒发悲愤之情,发出战斗号召
刘和珍中弹后,“对赶来救助的同学说:‘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
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3月17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
资料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深入理解
这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的若干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
——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煤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其中”指什么?
思考
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是:徒手请愿者虽也留了大量的血,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依旧太平”,而于历史的进步毫无补益。
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不赞成徒手请愿,不赞成用青年的生命,去换取寥寥的意义。那么鲁迅先生赞成什么呢?
思考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鲁迅《空谈》
“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当局者——凶残——这样——竟会
流言家——下劣——如此——竟至
中国女性——从容——如是——竟能
王芳
纪念刘和珍君